恒阴方浃月,寂寞过花辰。
不造河阳馆,安知别有春。
池台尚存故,畦径稍更新。
同是嵇公客,当杯独怆神。
恒阴方浃月,寂寞过花辰。
不造河阳馆,安知别有春。
池台尚存故,畦径稍更新。
同是嵇公客,当杯独怆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皇甫汸在二月十三日与几位友人在吴氏园亭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寂寥与生机,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恒阴方浃月”,描述了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暗示着春天的迟来,为全诗奠定了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寂寞过花辰”一句,点明了花开时节的孤独感,花期已过,却无人欣赏,透露出一种落寞的情绪。
“不造河阳馆,安知别有春。”这里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即使身处阴雨之中,也希望能发现不同于寻常的春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池台尚存故,畦径稍更新。”这两句描绘了园亭的景象,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风貌,而新的路径则带来了生机与变化,象征着旧事物与新事物的交替,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
最后,“同是嵇公客,当杯独怆神。”引用了三国时期文学家嵇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酒杯前的感慨。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聚会中,诗人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许是对于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相聚与离别之间的情感波动,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