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苦能违俗,心空尚闭关。
有时花自落,何处鸟飞还。
观止风幡后,禅参水月间。
城居愧张祐,春事隔青山。
行苦能违俗,心空尚闭关。
有时花自落,何处鸟飞还。
观止风幡后,禅参水月间。
城居愧张祐,春事隔青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修行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联“行苦能违俗,心空尚闭关”表达了僧人虽然身处于世俗之中,但内心却能超脱尘世,坚守清修之路。接着,“有时花自落,何处鸟飞还”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禅宗中“空”的概念,即一切皆是虚幻,没有永恒的存在。
“观止风幡后,禅参水月间”则进一步阐述了僧人的修行过程,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风动幡动)来领悟禅理,以及在水中映照月影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这种修行方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觉察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最后,“城居愧张祐,春事隔青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城市生活,远离自然与禅修环境的遗憾。这里的“张祐”可能是指一位与诗人有相似追求或经历的僧人,通过对比城居与山林,诗人流露出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宗思想,展现了僧人修行的内心世界及其对自然、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炎洲多珍禽,自呼孔与鸾。
朝栖珊瑚枝,夕宿芙蓉田。
文采颇自矜,矫矫振华翰。
汉使重珍奇,罗网来重峦。
饮以琼池水,翼以白玉栏。
禁林任止宿,所食皆琅玕。
饮啄岂不时,引吭常悲酸。
遗雏在故山,欲往道里艰。
君莫笑鹪鹩,一枝乃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