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登高台,回望春光来。
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
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
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
晚景登高台,回望春光来。
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
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
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高台上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晚景登高台”,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选择在傍晚时分登上高台,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回望春光来”一句,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美好回忆的怀念。
“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雾气的浓厚与山后的暗淡形成鲜明对比,而夕阳西下,云彩却在旁边绽放出光芒,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变化。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
“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烟雾缭绕中,大雁显得格外渺小,仿佛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当风吹过,树叶随之摇曳,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声。这两句通过细节的捕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最后,“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窗外的风吹动,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而“极眺且倾杯”,既是对外界美景的尽情欣赏,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不忘举杯畅饮,以酒助兴,释放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时分高台所见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过了烧灯,杨柳外、无边春色。
庆初度、香浮东阁,瑞呈南极。
翰墨场中推老手,曾魁多士催勍敌。
到而今、官簿在天台,神仙籍。和月倚,南坡石。
滴露点,床头易。看白头红颊,目光摇碧。
富贵康强仍有子,人生似此应难得。
更摩挲、铜狄说当年,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