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鸡山寺,游方返给园。
四禅吾自性,双树更何言。
钟阜云随杖,玄湖月在门。
汤休今怨别,知尔问词源。
南去鸡山寺,游方返给园。
四禅吾自性,双树更何言。
钟阜云随杖,玄湖月在门。
汤休今怨别,知尔问词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送琇公还金陵》。诗中描绘了送别僧人琇公归金陵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的深沉思考与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首联“南去鸡山寺,游方返给园”,点明了琇公从鸡山寺出发,游历四方后返回给园的事实,暗示了琇公的修行之路和此次归来的意义。
颔联“四禅吾自性,双树更何言”,运用佛教术语“四禅”来比喻琇公内心的修行境界,同时以“双树”象征佛法的真理,表达琇公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自信,也暗含了对佛法真理的追求与坚守。
颈联“钟阜云随杖,玄湖月在门”,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琇公归途中的情景。钟阜山的云彩仿佛随着他的行杖而飘动,玄湖之上的明月映照在他的门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寓意琇公修行之路的纯净与高远。
尾联“汤休今怨别,知尔问词源”,借用典故,表达了对琇公离去的不舍之情。汤休是古代文人,此处借以表达对好友离别的哀伤;同时,也体现了对琇公学问和修行的敬仰,期待他能解答更多关于佛法和文学的疑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又蕴含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相思一尊酒,今日尽君欢。
长歌一写孤愤,西北望长安。
郁郁阊门轩盖,浩浩龙津车马,风雪一家寒。
钟鼓催人老,天地为谁宽。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
可能封塞包□,驱去复来还。
清庙千金康瓠,短褐连城双璧,行路古来难。
枯柏在南涧,留待百年看。
放懒生涯,欣慵活计,起心念念慈悲。
而今不肯,摘叶更寻枝。
撇下之乎者也,的端认、莲出青泥。
闲闲里,扪心自忖,有似遇良医。
逍遥真自在,要成仙福,凭仗心师。
志坚如山岳,不许胡移。
日用无为清净,自然得、捉住东西。
些玄妙,悟来通晓,虽老不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