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褚县丞韵》
《和褚县丞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

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

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ǔxiànchéngyùn
sòng / céngbǎi

òsōngzhīzhēngnéngsòngzǎiyuèérguīshènlián

huìshàngwànghòujìndiǎnxíngzhēnkuìqiánzhān

xīnshīwèijièzhīsānqínshìqiān

yuánwènxiánzhōngshūwèixióngérjiā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褚县丞韵》。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哦松之去争能诵"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离开竹林时竞相诵读书籍的情景。这句话不仅描绘出诗人对书籍的渴望,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学习风气。"载月而归取甚廉"则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回家,选购廉价但价值连城的书籍,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诗人提到自己在教育后辈时并未忘记,而在执掌法律时也不会使先贤蒙羞。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传统的尊重。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中,诗人提及自己创作新诗,用心构思,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自信与谦逊态度。

最后两句"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则是诗人向閒中询问阅读书籍的乐趣,以及如何能够同时兼顾到各种知识和技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知识广博、品学兼备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教育和法律的重视,以及他对个人修养与知识积累的追求。通过诗中多处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自信心,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养。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0)

牡丹二首·其一

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

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

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

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0)

鄠杜郊居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0)

元处士池上

蓼穗菱丛思蟪蛄,水萤江鸟满烟蒲。

愁红一片风前落,池上秋波似五湖。

(0)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四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

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一

褴缕关前业,莫诃今日身。

若言由冢墓,个是极痴人。

到头君作鬼,岂令男女贫。

皎然易解事,作么无精神。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