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
《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全文
唐 / 温庭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0)
注释
世机:人世间纷扰。
消已尽:消失殆尽。
巾屦:衣物。
飘然:随风轻飘。
一室:一间屋子。
故山月:故乡的明月。
秋涧泉:秋天山涧的清泉。
禅庵:禅院。
微雪:薄雪。
乡寺:乡间的寺庙。
寒烟:寒冷的烟雾。
白莲客:身披白莲的隐士。
相期:相约。
松桂前:松桂树前。
翻译
人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已消失殆尽,连衣物也显得随风轻飘。
整间屋子里只有故乡的明月,瓶中装满了秋天山涧的清泉。
我走过积着薄雪的禅院,乡间的寺庙被寒冷的烟雾隔开。
我应当与那身披白莲的隐士相约,在松桂树前共度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名为《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邃表达。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繁华已经看破,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变得轻飘,像是随风而去。这反映了诗人超脱红尘的禅意和对世俗的淡泊。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这里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图景: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能容纳下故乡之山的明月,而瓶中盛满了秋天清凉的涧水。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远方家园的思念。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禅宗修行的情境:在轻柔飘落的雪花中穿梭于禅院之间,而远离尘世的乡间寺庙,则被冷清的烟雾所笼罩。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心灵世界的探求。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邀约一位名为白莲的僧侣,一起在松柏之下相会。这不仅是一种友情的表达,也象征着对高洁品格和坚贞信念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与内化。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朝代:唐   字:飞卿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生辰:约812—866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猜你喜欢

王姑庵绝句十六首·其二

法雨香霏洗额黄,伽瑜自换故宫妆。

北风吹坠南枝月,泣对梅花礼梵王。

(0)

古诗·其一

富贵果何物,遭者罔不诎。

腼然衣冠徒,奔走愧行乞。

平生干镆锋,安能顿使屈?

乾坤值震荡,眼底鲜英物。

不恨见越公,恨不遇红拂。

知己得美人,散此万古郁。

(0)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其七

断碣题名字半残,古松阴里好盘桓。

半间废寺无香火,佛卧空山落叶寒。

(0)

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三首·其一

故人今洞主,雄镇古瀛州。

白鹿经犹讲,红羊劫未收。

秋城明落照,孤塔枕寒流。

独客来天末,相思倚柁楼。

(0)

过涂城故址·其一

秋草萋萋废垒平,廿年前是伏波营。

古榕树下閒扪虱,旧事能谈有老兵。

(0)

郭林宗·其二

婞直风高党祸兴,三君八俊死相仍。

一生危行言能逊,独免黄门宦者憎。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