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黄的皪散青森,五月珍苞出上林。
初似金丸能辟鸟,复如崖蜜有来禽。
夏熟共传司马赋,秋风还记柏梁吟。
祇应祠庙登新日,不分含桃宠独深。
丛黄的皪散青森,五月珍苞出上林。
初似金丸能辟鸟,复如崖蜜有来禽。
夏熟共传司马赋,秋风还记柏梁吟。
祇应祠庙登新日,不分含桃宠独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咏物体六十六首》中的一篇,专门描绘了枇杷这一水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枇杷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人以“丛黄的皪散青森”开篇,描绘了枇杷树在绿叶间点缀着黄色果实的景象,色彩鲜明,生动地勾勒出了枇杷的生长环境和外观特征。接着,“五月珍苞出上林”一句,点明了枇杷在五月成熟,出自上林苑,强调了其珍贵与季节性。
随后,诗人通过“初似金丸能辟鸟,复如崖蜜有来禽”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枇杷比作金丸,既能吸引鸟类前来,又能驱赶其他飞禽,形象地表现了枇杷的诱人之处。同时,也将枇杷与蜂蜜相提并论,突出了其甜美的口感。
“夏熟共传司马赋,秋风还记柏梁吟”两句,引用历史典故,提到司马迁和汉武帝的诗句,以此来赞美枇杷的美味与名声流传久远,不仅在夏季成熟时受到赞誉,连至秋季,其美味仍被人们铭记。
最后,“祇应祠庙登新日,不分含桃宠独深”表达了对枇杷独特地位的肯定,认为它在祭祀和庆祝活动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与其他水果相比,其宠爱更为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枇杷的细致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不仅展现了枇杷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一水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硾光闇脱由拳纸,小字凋残丁子尾。
尖豪破墨不破水,元是孤臣泪铅泚。
昔为王者九畹香,今扫僧残一锥矣。
图中两花间九叶,左方长短参差七。
六陵云黯一星移,白雁声催北风急。
右方二叶短复短,心在零丁海洋畔。
可知正统远仍存,块肉犹延丙丁算。
国香零落天之涯,国殇毅魄怀王知。
南翁傥有南公语,本穴嗟当木坏时。
呕血总为天水碧,啼魂常抱冻青枝。
当门翻恨无摧折,祭鬼何妨入炼持。
遗事郑陈韩各写,精爽何分在朝墅。
刳心史已瘗承天,代舞灵应依亳社。
沧桑几度红羊换,长卷珍留清閟玩。
题诗原是太平年,黄閤紫枢眉寿愿。
十年我辈草间存,一老不遗箕尾远。
酒阑坐客重披看,若有人兮泪如霰。
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
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
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
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
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
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郑所南画兰卷樊山所藏元明题者三十余人末有张文襄题诗樊山自题七言长篇一绝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清·沈曾植】硾光闇脱由拳纸,小字凋残丁子尾。尖豪破墨不破水,元是孤臣泪铅泚。昔为王者九畹香,今扫僧残一锥矣。图中两花间九叶,左方长短参差七。六陵云黯一星移,白雁声催北风急。右方二叶短复短,心在零丁海洋畔。可知正统远仍存,块肉犹延丙丁算。国香零落天之涯,国殇毅魄怀王知。南翁傥有南公语,本穴嗟当木坏时。呕血总为天水碧,啼魂常抱冻青枝。当门翻恨无摧折,祭鬼何妨入炼持。遗事郑陈韩各写,精爽何分在朝墅。刳心史已瘗承天,代舞灵应依亳社。沧桑几度红羊换,长卷珍留清閟玩。题诗原是太平年,黄閤紫枢眉寿愿。十年我辈草间存,一老不遗箕尾远。酒阑坐客重披看,若有人兮泪如霰。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https://shici.929r.com/shici/yd8K62.html
欢笑启家宴,明镫亦煌煌。
中闱坐慈母,弟妹侍两旁。
两弟亦娶妇,侧坐竞奉觞。
甘旨未取办,屠苏且分尝。
家人如列星,熠耀粲成行。
我母有如月,团栾罗众芒。
人生重侍奉,此乐殊未央。
愿唱百年歌,四海常安康。
中峰如法王,师子据其右。
老僧初开堂,辛苦此结构。
欲令震旦国,举首眺灵鹫。
天高龙象雄,地迥猿鸟瘦。
钟鼓运风涛,楼台出云岫。
我来访五老,逮此成三宿。
沈沈青莲地,可踏不可漱。
禅人数十辈,梵诵宵达昼。
为喜观威仪,频来听经咒。
弥天左蠡浸,收取作阶霤。
风帆散万叶,沙鸟飘千豆。
禅心止水定,客面观河皴。
闻僧昔面壁,绝粒坐岩窦。
今年八十余,爽健神所祐。
其徒勇写经,坚苦本师授。
周身万毛孔,一孔一针漏。
华严几万字,一字一血透。
吾闻兼爱术,不惜顶与脰。
儒家好批根,所见无乃囿。
孔墨何龂龂,仰窥大圜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