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下山川,飘飖御方舟。
波浪漫浩浩,箫鼓发中流。
中流振天风,鱼龙莽沉浮。
恍忽对混沌,须臾过千䑼。
黄河天上来,奔淜不可留。
万里起寒色,浮云黯不收。
范生思击楫,仲尼叹乘桴。
寥寥千载后,壮哉复此游。
白日下山川,飘飖御方舟。
波浪漫浩浩,箫鼓发中流。
中流振天风,鱼龙莽沉浮。
恍忽对混沌,须臾过千䑼。
黄河天上来,奔淜不可留。
万里起寒色,浮云黯不收。
范生思击楫,仲尼叹乘桴。
寥寥千载后,壮哉复此游。
这首《渡淮》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通过描绘渡过淮河时的壮丽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感。
首句“白日下山川”,以日落之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接着“飘飖御方舟”一句,点明了渡河的场景,舟行水上,与天相接,给人一种飘渺之感。随后,“波浪漫浩浩,箫鼓发中流”两句,描绘了水面波涛汹涌,舟中乐声悠扬的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渡河时的壮观景象。
“中流振天风,鱼龙莽沉浮”进一步渲染了渡河时的自然环境,狂风呼啸,鱼龙在水中翻腾,既表现了自然界的雄浑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接下来“恍忽对混沌,须臾过千䑼”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渡河的过程比作穿越混沌,短暂而迅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黄河天上来,奔淜不可留”一句,借黄河的奔腾不息,寓意人生道路的无尽追求与不可阻挡。紧接着“万里起寒色,浮云黯不收”描绘了辽阔的视野中,寒气弥漫,云层低垂,暗喻世事的变幻莫测与人生的孤独。
最后,“范生思击楫,仲尼叹乘桴”引用了范蠡和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寥寥千载后,壮哉复此游”则总结全诗,强调了渡河这一行为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以及诗人面对历史与现实的豪情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宗臣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那豪放不羁、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峿台倚溪云,痦亭枕溪石。
水石竞奇丽,中有漫郎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