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坡。
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新霜脱叶,月步行歌。
有客无肴,有肴无酒,如此风清月白何。
归谋妇,得旧藏斗酒,重载婆娑。登虬踞虎嵯峨。
更凭醉攀翻栖鹘窠。
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
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应悟飞鸣昔我过。
开户视,但寂寥四顾,万顷烟波。
十月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坡。
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新霜脱叶,月步行歌。
有客无肴,有肴无酒,如此风清月白何。
归谋妇,得旧藏斗酒,重载婆娑。登虬踞虎嵯峨。
更凭醉攀翻栖鹘窠。
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
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应悟飞鸣昔我过。
开户视,但寂寥四顾,万顷烟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几分孤寂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十月雪堂, 将归临皋,二客从坡”便设定了一个深秋将暮的场景,诗人正准备返回临皋的家中,与两位朋友一同行走在斜坡上。这不仅描绘出季节的转换,也烘托出了诗人的归乡之情。
“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表明诗人在傍晚时分捕获了一条大鱼,其鳞片细小而嘴巴硕大。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丰饶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生活上的自足与满足。紧接着“新霜脱叶,月步行歌”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雪霜初结,树叶凋零,而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漫步,并高声歌唱,这种境界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映照出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有客无肴,有肴无酒”这一连串的反问,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小遗憾的感慨。尽管捕鱼成功,但却缺少了佐餐的调料,或是即便备有佳肴,也没有美酒相伴,这种小小的不如意在平静的山野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
“如此风清月白何”则是一种对当前境遇的感慨与留恋。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面对这样清新明朗的风景和皎洁的月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种问句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简单乐趣的追求。
“归谋妇,得旧藏斗酒”显示出诗人的智慧与妻子的默契。归家后,与妻子商议之下,找出了久置不用的老酒。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乐趣往往源于日常的点滴积累。
“重载婆娑”则是对诗人返回家园后,再次装载着那份久违的温馨与幸福的写照。这里的“婆娑”指的是妻子,这一词汇用得温馨而又生动,传达出家庭之中的温暖和谐。
“登虬踞虎嵯峨”这一句用了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诗人喝酒后的状态。“虬”、“虎”都是强壮有力的动物,比喻诗人的醉态,既形象又生动。紧接着“更凭醉攀翻栖鹘窠”则深化了这种醉意,诗人在醉酒之后,更是依靠着什么攀爬翻滚于树木间的鸟窠之中,这不仅描绘出诗人的醉态,也映照出了他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
“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这一段落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发现岁月匆匆,而周围的自然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江水曾经奔腾,现在却断了岸边;山川亦非昔日之貌。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夜深人静时,只能发出长啸,并用手指拨弄着萝卜,这是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则是对一只孤独的大鸟——鹤的描写,它静静地躺在江面上,而诗人自己也已经进入了梦境。这里的“羽衣”可能指的是鹤的翎羽,也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心境,仿佛穿上了轻柔的羽毛般缓缓地滑入梦乡。
最后,“应悟飞鸣昔我过”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反思与领悟。诗人似乎在告诉自己,应该明白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就像那只鹤鸣叫着飞走了一样,这一切都已成往事。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与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深切情感。
天道本无言,至人真如哑。
后世事文词,荑稗杂禾把。
有酒不停醉,有墨不停洒。
醉也亦狂夫,独爱君无写。
爱君未敢言,且坐茅蓬下。
人生如寄耳,劳劳何为者。
南北路多岐,此会乃天假。
衣钵久无传,箕裘见良冶。
安得旧盟人,江门结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