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五,群花竞吐。或逞夭红,或誇雅素。
月下精神,风前态度,明明祖意无回互。
堪悲堪笑老灵云,错认桃花作眼睛,至今犹自不惺惺。
二月初五,群花竞吐。或逞夭红,或誇雅素。
月下精神,风前态度,明明祖意无回互。
堪悲堪笑老灵云,错认桃花作眼睛,至今犹自不惺惺。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百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花朵们各自独特的魅力。"或逞夭红,或誇雅素"形象地展现了红花娇艳、白花素雅的对比,而"月下精神,风前态度"则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和微风中的生动姿态。诗人强调这些花朵都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祖宗赋予的和谐之美,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一种讽刺,提到老灵云将桃花误认为眼睛,未能真正欣赏到花的本质,反而陷入痴迷。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看表象、不能领悟事物真谛者的嘲笑,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凄凄复凄凄,山路穷攀跻。
仆病卧草间,马困声酸嘶。
脱兔截道奔,穷狖上树啼。
崩湍一何哀,下落万仞溪。
昏黑投孤戍,洗我衣上泥。
下愚不可迁,大惑终身迷。
仕宦十五年,曾不饱糠粞。
客路少睡眠,月白闻号鸡。
欲行且复止,虎来茆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