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踪迹惯飘蓬,短棹从教西复东。
借问乡园从别后,一旬清思属中庸。
平生踪迹惯飘蓬,短棹从教西复东。
借问乡园从别后,一旬清思属中庸。
这首诗《述怀》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通过“平生踪迹惯飘蓬,短棹从教西复东”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又如小舟在东西方向自由航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借问乡园从别后,一旬清思属中庸”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诗人以“乡园”为题,询问别后家乡的情况,流露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一旬清思属中庸”中的“中庸”是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意味着适中、不偏不倚。这里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即在面对离别与思念时,保持一种平和、中正的心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吴与弼作为明代著名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登高丘,望远海,万里长城今何在。
坐使神州竟陆沉,夷甫诸人合菹醢。
望远海,登高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归枕蓬莱漱弱水,大观宇宙真蜉蝣。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
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
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纆。
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
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
䆗窱入云步,崎岖倚松息。
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
滴石香乳溜,垂崖灵草植。
玩幽轻雾阻,讨异忘曛逼。
寒沙际水平,霜树笼烟直。
空宫闻莫睹,地道窥难测。
此处学金丹,何人生羽翼。
谁传九光要,几拜三仙职。
紫气徒想像,清潭长眇默。
霓裳若有来,觏我云峰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