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净土。香界结社,裙屐吟侣。三□东浒。
欲疑遁迹、庐岑远公住。粥鱼虾鼓。
金粟影里,尘劫重数。瑶盏频注。
笑它爱酒,柴桑唤难去。
忆昔弁峰顶,舌涌青莲留法炬。
闻说俊游、携筇曾久伫。想约践嬉春,来几新雨。
世闻今古。问白业因缘,残衲能诉。
更浮图、一铃幽语。
鹤林净土。香界结社,裙屐吟侣。三□东浒。
欲疑遁迹、庐岑远公住。粥鱼虾鼓。
金粟影里,尘劫重数。瑶盏频注。
笑它爱酒,柴桑唤难去。
忆昔弁峰顶,舌涌青莲留法炬。
闻说俊游、携筇曾久伫。想约践嬉春,来几新雨。
世闻今古。问白业因缘,残衲能诉。
更浮图、一铃幽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与修行场景。诗中以“鹤林净土”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描述了香界结社、裙屐吟侣的情景,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
“三□东浒”,巧妙地运用了空白符号,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暗示着某种神秘或未知的存在。诗人接着以“欲疑遁迹、庐岑远公住”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联想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隐居生活,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禅宗意味。
“粥鱼虾鼓”、“金粟影里”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既有物质上的简朴,又有精神上的追求。通过“瑶盏频注”、“笑它爱酒,柴桑唤难去”等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世俗与出世、饮酒与禅悟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来,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洞察。
回忆过去,“弁峰顶,舌涌青莲留法炬”,诗人通过引用佛教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同时,“携筇曾久伫”、“想约践嬉春,来几新雨”等句子,不仅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情趣,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
最后,“世闻今古。问白业因缘,残衲能诉”,诗人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历史与未来,通过询问“白业因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而“更浮图、一铃幽语”则以佛教中的钟声和铃声作为结尾,寓意深远,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身世惟残山,供眼伤春心。
閒居费幽屐,佳处分微吟。
摘茶蹩狮峰,冲雪僵云林。
僧楼饭疏雨,树屋眠潮音。
还极汗漫游,江舟纵攀寻。
上餐子陵鱼,下招真逸禽。
往往嚼佳句,却病愈苓蔘。
我拾后山馀,君痼简斋深。
难放一字过,索瘢契虚襟。
哀哉所历妙,回相成萧森。
良辰怯孤往,腹痛当何岑。
神伤后难继,坡语谶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