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帘幕吹,疏雨芭蕉滴。
莎鸡湿且鸣,芳草萋已碧。
衰杨欹舞迟,晚蝶寻栖急。
秋云流不尽,秋景无颜色。
凉风帘幕吹,疏雨芭蕉滴。
莎鸡湿且鸣,芳草萋已碧。
衰杨欹舞迟,晚蝶寻栖急。
秋云流不尽,秋景无颜色。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秋季特有的氛围与情感。首先,“凉风帘幕吹,疏雨芭蕉滴”两句,通过凉风和稀疏的雨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日氛围,帘幕随风轻摆,芭蕉叶上细雨滴滴答答,画面生动,仿佛能听到雨声与风声交织的乐章。
接着,“莎鸡湿且鸣,芳草萋已碧”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景象。莎鸡在湿润的环境中鸣叫,似乎在庆祝雨后的清新;而芳草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更加碧绿茂盛,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息。
“衰杨欹舞迟,晚蝶寻栖急”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静谧的场景。衰败的杨树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格外萧瑟;而晚归的蝴蝶急于寻找栖息之所,忙碌而匆忙。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秋云流不尽,秋景无颜色”以云彩和景色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无限感慨。秋云在天空中缓缓流动,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而秋景虽美,却因季节更迭而显得有些黯淡无光。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雨季节的多面性,既有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有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
落叶多惊雨,明河半隔云。
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
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
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