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
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
这首诗名为《罗汉松》,作者是清代诗人曾燠。诗中描绘了一棵罗汉松的形象,它孤独地屹立在莲社之中,仿佛五老之一,静默而庄重。诗人想象这棵树曾陪伴着远离尘世的高僧,尽管身形矮小,却寓意着修行者的智慧和超凡。它像菩提树般非比寻常,见证了僧人仲堪和彻啸两位僧人的活动,他们的禅修使罗汉松更加深沉。
诗人进一步赞美罗汉松的无心神通,它的形态老态龙钟,枝干扭曲,如同香炉云烟缭绕,声音如石梁瀑布,显示出岁月的沉淀和力量。然而,尽管是栋梁之材,却因时光流逝而快速朽坏,引发了对世间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罗汉松这一形象,寓言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坚韧与自然的沧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