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
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
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
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过金陵》。诗中通过对六朝兴衰的历史遗迹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诗人以“迹陈”开篇,指出历史的痕迹虽久远却依然引人深思,接着提出疑问:“谁遣意如新”,即是谁让人们对往昔之事仍然心存新鲜感?这引发了对历史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探讨。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为不同的事情感到悲伤,但自然界的美景似乎永恒不变,如同人类的情感一样,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历史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后半部分“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山色低沉、江水宽阔、春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诗人明确表示,面对历史的无尽感慨,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葛洪偕隐意,宗炳卧游心。
少室原相许,匡庐未可寻。
一湾看雪濮,十里见云林。
水际峰峦影,天边猿鹤音。
谷香邀短策,岩翠落幽襟。
欲踵诛茅事,还虚振壑吟。
石塘阴不展,圭窦日初沈。
宜待秋风晚,中阿采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