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三十二,已赋二毛悲。
况乃踰强仕,何能怨始衰。
星星簪外出,冉冉鉴中垂。
颜负前丹渥,心惊故石移。
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
此际重搔首,孤怀君讵知。
昔人三十二,已赋二毛悲。
况乃踰强仕,何能怨始衰。
星星簪外出,冉冉鉴中垂。
颜负前丹渥,心惊故石移。
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
此际重搔首,孤怀君讵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开篇"昔人三十二,已赋二毛悲"透露出诗人对于年华的珍惜和对白发的忧虑。在古代文化中,三十岁即为壮年,而诗人在这个年龄便已经有了两茎白发,表达了一种超前于同龄人的成熟与沧桑。
接着"况乃踰强仕,何能怨始衰"则是说尽管自己努力地仕途,但又怎能怨恨时光的流逝呢?这里"始衰"指的是初次出现衰败,即头发开始变白,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星星簪外出,冉冉鉴中垂"则是形容白发如同繁星点缀在额头上,而镜中的自己却显得那么落寞。"颜负前丹渥,心惊故石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与失落感。"丹渥"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用来形容过去的自己;"故石移"则暗示时间流逝带走了一切。
"袁公忧汉室,蜀客问湘累"中的"袁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这里则是借其名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蜀客问湘累"则是在询问长江水波不断,象征着世事变迁。
最后"此际重搔首,孤怀君讵知"是诗人在这个时刻重新梳理自己的头发,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孤独感。"孤怀"指的是孤独的心怀,而"君讵知"则是在问那些过去的人是否能够理解现在的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白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以及个人生命历程中各种感慨与无奈的情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