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桥畔春光早,十里琼花夹瑶草。
人向仙山信马蹄,马蹄未到春先好。
画船东去复西来,诗思绵绵岂易裁。
试问涌金门外柳,今年青眼为谁开。
六桥桥畔春光早,十里琼花夹瑶草。
人向仙山信马蹄,马蹄未到春先好。
画船东去复西来,诗思绵绵岂易裁。
试问涌金门外柳,今年青眼为谁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首句“六桥桥畔春光早”,点明地点与时节,春意已浓,六桥边的景色格外迷人。接着“十里琼花夹瑶草”一句,以“琼花”和“瑶草”比喻花朵与绿草,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人向仙山信马蹄,马蹄未到春先好。”诗人骑马行于山间,还未到达仙境般的山峰,就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这种体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也是对心灵愉悦的描述。
“画船东去复西来,诗思绵绵岂易裁。”诗人乘坐画船在水面上穿梭,东西往返,思绪如流水般绵延不绝,难以捕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感悟与追求。
最后,“试问涌金门外柳,今年青眼为谁开。”诗人以柳树为喻,询问着春天是否为某个人而特别绽放。这一问,既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也蕴含了对特定人物或情感的关注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展现了明代理学家梁储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
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
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
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
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
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