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雨声淅沥,半窗灯影凄其。
雨丝滴碎灯花坠,往事不胜悲。
天际湿云憔悴,人前乾梦依稀。
薄罗凉透西风夜,春泪作秋漪。
一片雨声淅沥,半窗灯影凄其。
雨丝滴碎灯花坠,往事不胜悲。
天际湿云憔悴,人前乾梦依稀。
薄罗凉透西风夜,春泪作秋漪。
这首《乌夜啼》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夜的凄美景象。首句“一片雨声淅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雨落无声的世界,雨滴轻柔地敲打着地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半窗灯影凄其”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昏黄的灯光在雨夜中显得格外孤寂,与窗外的雨声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悲凉。
“雨丝滴碎灯花坠”一句,将雨滴与灯花的破碎巧妙结合,形象地展现了雨夜中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下来,“往事不胜悲”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哀伤,让人不禁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天际湿云憔悴,人前乾梦依稀”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湿云的憔悴象征着内心的疲惫与失落,而“乾梦依稀”则表达了在现实面前理想破灭的无奈与迷茫。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雨夜的景色,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薄罗凉透西风夜,春泪作秋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凉风中感受春泪化为秋水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心境的变迁,从温暖的春意到寒冷的秋意,象征着情感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悼之情。
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
稍东蹴乱石,活活浅可揭。
陟冈见广坪,明灭石经字。
龙泉出其巅,下与涧水会。
洗成一片雪,渟滀有馀地。
临流听未餍,閒道蹑我至。
小庵便食宿,折补昨失睡。
梦魂在何峰,是处响湍濑。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