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萧国器》
《寄萧国器》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路贫不在扊扅炊,调苦谁闻食菜时。

枉道故于寻尺见,求人曷以斗升为。

夷吾不去齐何患,叔向方来晋可知。

得士则兴今亦古,可能只直五羊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oguó
sòng / chùquán

pínzàiyǎnchuītiáoshuíwénshícàishí

wǎngdàoxúnchǐjiànqiúréndòushēngwèi

huànshūxiàngfāngláijìnzhī

shìxīngjīnnéngzhīzhíyáng

注释
路贫:生活的贫困。
扊扅:门栓,这里指简陋的住所。
炊:做饭。
调苦:艰难困苦的生活。
枉道:过分追求。
寻尺:极小的事物。
斗升:少量的粮食,比喻微不足道的赠予。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齐:齐国。
患:忧虑。
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晋:晋国。
可知:形势可预见。
得士:得到贤士。
兴:振兴。
五羊皮:古代货币单位,也象征价值。
翻译
贫穷不在于柴门炊火,困苦时又有谁知食蔬之时。
过分追求小事可见,求助怎能只求微薄之物。
管仲不离开齐国何必忧虑,叔向将至晋国形势已明。
得到贤士国家就会振兴,古今皆然,他们或许只值五张羊皮的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寄萧国器》。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以及对于物价飞涨、生活困苦的感慨。

"路贫不在扊扅炊,调苦谁闻食菜时。"

这里描绘了一种极度贫穷的境况,其中“扊扅”指的是门户之间的小孔,用来偷窥外面情况,“炊”则是古代煮饭用的锅,诗人表达了自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枉道故于寻尺见,求人曷以斗升为。"

诗人感叹世态炎凉,人们往往看重物质上的计量和尺度,却忽略了人与人的真诚相待。在这里,“尺”和“斗升”分别象征着衡量物品的单位,而“枉道”则是指不正当的行为。

"夷吾不去齐何患,叔向方来晋可知。"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信用的重视。其中,“夷吾”是西汉初年的一位忠臣,其忠心感动了天下;“叔向”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他以智慧辅佐君主。

"得士则兴今亦古,可能只直五羊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珍视,以及对物价飞涨现状的无奈。“得士”指的是得到贤能之士,“五羊皮”则是用来比喻非常微薄的报酬。

整首诗通过对贫穷生活的描写和对古代贤人美德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忠诚、智慧等传统美德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寄寿少傅木斋谢公·其二

再入中书日,诸生得重亲。

岱宗瞻气象,龙马羡精神。

正喜谋衢室,旋闻偃渭滨。

高楼限岩壁,寿斝若为陈。

(0)

春日病中感怀四绝戏嘲同年诸知己·其一嘲秦性初

客窗卧病两旬馀,每叹交游日渐疏。

独有山阴旧知己,朝回几度到衡庐。

(0)

静海夜泊偶成

昔年曾此驻扁舟,今日重过忆旧游。

明月异乡人独自,邮亭依旧对寒流。

(0)

送陈克让

几度都门送故人,每回时节倍伤神。

驿亭杨柳秋狼藉,独有黄花带露新。

(0)

题梅竹幽禽二首·其二

何处飞来鸟,依栖梅竹深。

不贪桃杏色,共守岁寒心。

(0)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其四

故旧多星散,相思意惘然。

病中孤好景,谁共对婵娟。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