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腰即目》
《山腰即目》全文
清 / 张问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满岩猿鹤笑孱颜,醉帽频欹翠霭间。

足底蝉声高岸柳,眼中云气隔州山。

烧畲火逐樵风去,啄木禽惊猎骑还。

远水濛濛迷雉堞,孤城错认是乡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腰所见的自然美景与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深沉的情感。

首联“满岩猿鹤笑孱颜,醉帽频欹翠霭间”,以猿鹤的欢笑和诗人醉帽的倾斜,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氛围。猿鹤的笑声似乎是对诗人孱弱外表的戏谑,而“醉帽”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洒脱与放纵,身处翠绿的云雾之中,更添几分飘逸之感。

颔联“足底蝉声高岸柳,眼中云气隔州山”,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脚下是蝉鸣与高岸柳树的和谐共生,眼前则是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颈联“烧畲火逐樵风去,啄木禽惊猎骑还”,描绘了一幅农耕与狩猎交织的生活画面。烧畲(焚烧田地)的火光随着樵夫的行进渐行渐远,而啄木鸟的叫声则在猎骑归来的瞬间被打破,生动地展现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忙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尾联“远水濛濛迷雉堞,孤城错认是乡关”,以远水的模糊与雉堞的隐约,勾勒出边陲之地的辽阔与神秘。在诗人的眼中,远处的孤城仿佛是故乡的象征,但又因距离与视线的限制而显得模糊不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问陶

张问陶
朝代:清   字:仲冶   生辰:1764—1814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
猜你喜欢

甲申夏五闻.大行挽词八首·其八

频年丧乱见天心,一夜金戈散羽林。

万里长城无颇牧,九京遗烈笑徽钦。

何时白水锄新莽,莫使黄舆遂陆沉。

二十三臣箕尾畔,帝星黯黯带横参。

(0)

集庆寺展宋理宗御容寺后有二妃墓得四首·其一

图画空山里,精灵象纬通。

入林阴火绿,照殿佛灯红。

望帝啼何急,湘妃泣未穷。

惟应天女□,玉碗施莲宫。

(0)

夜发武林

岁暮倦行役,北风天早寒。

客子怨路长,舟人怯衣单。

山猿为我啼,哀切动心肝。

夕气澄素景,积水浩无端。

悬泉鸣北陇,去棹历前峦。

国士重衔恩,知己集悲酸。

乔林宿高羽,灌莽下凡翰。

幽忧夜不寐,万感陵风湍。

(0)

感秋十二首·其十二

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

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

高掩两荆扉,素书可移情。

虑澹绝百忧,群动自相撄。

所不怿然者,一杯千载名。

(0)

舟晓·其二

竹篷轻过箬,风细亦飘飏。

泉减茶增灶,花贫蝶诉荒。

小冠初制箨,野葛可缝裳。

归去枌榆社,行藏问子将。

(0)

王仁裕引谚

一饮一啄,系之于分。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