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
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
高掩两荆扉,素书可移情。
虑澹绝百忧,群动自相撄。
所不怿然者,一杯千载名。
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
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
高掩两荆扉,素书可移情。
虑澹绝百忧,群动自相撄。
所不怿然者,一杯千载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感秋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首句“意静不役梦”,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不让梦境牵绊心灵。接着“形累劳吾生”则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艰辛与束缚。诗人渴望与自然界的鹿豕为伴,自由自在地生活,甚至愿意荷着蓑衣,随性而眠。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快乐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非外界物质的拥有。诗人认为,外在的荣誉和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荣耀。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这里诗人以思妇的处境类比自己的情感状态,通过蟪蛄(一种蝉)的鸣叫引发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并不需要像思妇那样因思念而痛苦,因为自己已经从蟪蛄的鸣叫声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
“高掩两荆扉,素书可移情。”诗人想象自己关闭门户,沉浸在阅读之中,通过书籍来转移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倾向。
“虑澹绝百忧,群动自相撄。”诗人认为,淡泊名利的心态能够消除各种忧虑,而世间万物的活动自然地相互影响,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常态。
“所不怿然者,一杯千载名。”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他认为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虚名,而是一杯酒带来的片刻欢愉,寓意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脱,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
凉飙涤残暑,霁宇蔼清气。
悠然采黄华,谁望白衣至。
江州老使君,怀人寤不寐。
清尊远送将,惊呼候门稚。
一醉得我生,五斗宁复计。
衰荣本无期,出处各有意。
醒者彼自醒,醉者彼自醉。
醒醉更相嗤,死生同一寄。
嗟嗟戏马台,千古誇胜地。
谁知柴桑翁,醉中有真味。
病士痼于懒,举世少匹亚。
未省读道书,低头蒙绛帕。
梦想北山北,户限久不跨。
折简许我游,篮舆暂相借。
腹鸣肩自举,悠然谢衔靶。
邂逅得水竹,神明湛吾舍。
山亦紫翠横,了不费要迓。
平生赤两脚,城市所深怕。
何妨岩石间,共永一日暇。
高情伟卓荦,不在古人下。
喜客见眉宇,煮茗扫风榭。
老山澹一癯,龟息闻静夜。
摄衣倒凌景,回首怜俗驾。
吾侪偶会弁,小语辄雷咤。
风雨万虑清,讵肯随物化。
商山尚局促,而况彼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