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得称呼浪子刘,樽前百媚佞旃裘。
当年鲍老不如此,留远亭前犬也羞。
落得称呼浪子刘,樽前百媚佞旃裘。
当年鲍老不如此,留远亭前犬也羞。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留远亭》组诗的第二首。诗中以“浪子刘”为引子,通过描述其在樽前对异族贵族的谄媚行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不满。
首句“落得称呼浪子刘”,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和行为特点,“浪子”一词暗示了其放荡不羁、不守礼法的形象。“樽前百媚佞旃裘”进一步描绘了“浪子刘”在宴席上的表现,他为了讨好异族贵族,不惜表现出各种谄媚的姿态,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耻。
接下来的两句“当年鲍老不如此,留远亭前犬也羞”,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浪子刘”的行为与历史上的贤者鲍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鲍老的高风亮节,反衬出“浪子刘”的卑劣行径。同时,诗人用“留远亭前犬也羞”这一夸张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浪子刘”行为的强烈谴责,甚至让连狗都为之感到羞愧,以此来警示世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浪子刘”行为的讽刺与批判,反映了文天祥对于当时社会风气中某些不良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强烈不满,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立场。
去年此日游白华,今年此日登乌石。
黄花绿酒依然同,白发朱颜叹何及。
今年还忆去年事,犹是明年忆今日。
丈夫有志非匏瓜,飘荡长江似萍实。
年年甘菊与茱萸,总为谁开为谁食。
天风吹我石上琴,海月照人山更碧。
相逢莫惜尽馀杯,百年欢笑岂有极。
君不见当时独鹤辽海归,满地白杨秋露滴。
溪山待时胜,云霞本仙宅。
台控松桂深,花覆行径窄。
孤舟系潭阴,沙月照林白。
为问辋川人,来作桃源客。
主人玄鹤姿,栖息青霄翮。
欢爱谈夙襟,罗尊重离别。
揽衣事攀登,坐我心怡悦。
春熙林气芬,新篁欲抽节。
清晖已满楼,他时想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