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阿师六世孙,毗陵古寺独关门。
也知祖是陈尊宿,平昔高风宛尚存。
跛脚阿师六世孙,毗陵古寺独关门。
也知祖是陈尊宿,平昔高风宛尚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僧人独守古寺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禅意与历史的沧桑感。
首句“跛脚阿师六世孙”,以“跛脚阿师”这一形象开篇,暗示了僧人的身份和经历,同时也为后文的孤独与坚守埋下伏笔。六世孙则强调了这位僧人的家族传承,以及他在佛门中的地位与影响。
次句“毗陵古寺独关门”,点明了地点——毗陵古寺,并通过“独关门”三个字,生动地描绘出寺庙的静谧与僧人的孤独。这不仅是一扇门的关闭,更是心灵深处的一道隔阂,象征着僧人内心的自我封闭与对外界的隔绝。
第三句“也知祖是陈尊宿”,通过“知”字,透露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敬仰。陈尊宿作为僧人的祖先,其高风亮节被后人铭记,这种精神的传承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最后一句“平昔高风宛尚存”,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强调了即使在当前的平静与孤独中,祖辈的高尚品德依然得以延续。这句话蕴含了对传统美德的颂扬,以及对后人应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僧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个人修为、家族传承以及精神延续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半开醉眼天方晓,急遣诗筒去已迟。
别恨离愁无尽处,青山绿水有穷时。
萧县大夫,气质端劲。其中所养,不邪而正。
正以辅才,恕以辅明。面无谀色,口无谀声。
若斯人者,宜于王庭。而况一县,为惠为泽。
恕所以惠,威所以立。猛宽得中,韦抗是也。
诛奸殄寇,有贺齐者。东汉庞参,作守汉阳。
政所以茂,实繄任棠。以君之正,以君常德。
力追古人,是宜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