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令宣和尚院》
《题令宣和尚院》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ìngxuānshàngyuàn
táng / guànxiū

xuānchuānglǐngláncuìshīshìqíngwàng
wéiàitánzhūcéngjīng宿huāng

quánshēngyānyúnpiànfànxiāng
ménzhěkànjīngzàishàngfāng

注释
岚翠:山间的青翠景色。
世情:人世间的情感与世俗之事。
诸祖:指历代的先祖或佛教中的祖师。
大荒:广阔的荒野,这里可能象征着修行的偏远之地。
淹:浸润,这里形容泉水声充满房间。
炉香:燃烧的香料,常用于宗教或冥想场合。
题门者:来访者,指敲门的人。
上方:可能指寺庙的上层,暗示修行者的居所。
翻译
窗户边欣赏着山间的翠绿,老师沉浸于人世之情而忘记自我。
他只喜欢谈论各位祖先,他们曾在这片广袤的荒野中过夜。
泉水声悄悄漫过床榻,云朵轻触炉中的香烟。
我告诉门外的访客,修行和阅读佛经的地方就在上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表达了僧人隐居于深山之中,将自己从尘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则显示了僧人对于佛法的执着和对往昔祖师的崇敬,他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泉声淹卧榻”让人联想到清晨或夜晚时分,泉水潺潺的声音伴随着僧人的睡眠,而“云片犯炉香”则是午后或者傍晚时分,云雾缭绕中炉火燃烧的香烟与天地交融。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则是一种劝勉和指导,告诫那些来访者应该去寻找并研读佛家的经典,这些经典就藏于寺院的高处,是修行的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精神追求以及与世隔绝的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致远、超脱尘俗的佛教修持世界。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与畏庐丈谈诗有感

秋风鬓未丝,言语带霜气。

老人读我诗,谓为俗所忌。

孤生忧患馀,积想辄成累。

惟诗性与近,屈曲可行意。

江湖实寥寥,中亦判泾渭。

向来道恐孤,况夺眼中士。

中原博反掌,送日剩残泪。

奈何廿年短,及此不祥事。

变衰有遣音,发吻动哀吹。

情知穷则然,废去端作祟。

(0)

游大佛寺

巴江落日水溶溶,古寺梅花已仲冬。

一座几人三亩宅,八年重听数声钟。

上书谁引王安石,入海难师邴曼容。

试望青天呼杞子,巉巉娲石在高峰。

(0)

萍乡泛舟至渌口道中作·其一

春华不相待,烟草自萋萋。

一棹入溪曲,乱云啼竹鸡。

归途如梦觉,山影向人低。

落日亭亭下,无愁意亦迷。

(0)

府江棹歌十二首·其九

汉阳坝尾平羌峡,春树初芳燕燕飞。

峡里人家应最乐,石梁支网鲤鱼肥。

(0)

次韵答嘿园即送再游江西

山中浑是我春秋,粗取容身不起楼。

雨过亦疑泉稍激,云行宁与月相谋?

寤歌水竹吾何闷,旅食江湖子勿忧。

十砚家风仍世在,西来宗派正嘤求。

(0)

三哀诗·其二袁太常

盖狂汲戆故难平,诡丽文章世所惊。

久历外台还内职,全凭儒术决边情。

批鳞一疏终应省,抉目重阍忍自明。

地下未随龙比去,愧从幽屏得偷生。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