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落日水溶溶,古寺梅花已仲冬。
一座几人三亩宅,八年重听数声钟。
上书谁引王安石,入海难师邴曼容。
试望青天呼杞子,巉巉娲石在高峰。
巴江落日水溶溶,古寺梅花已仲冬。
一座几人三亩宅,八年重听数声钟。
上书谁引王安石,入海难师邴曼容。
试望青天呼杞子,巉巉娲石在高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大佛寺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巴江落日水溶溶",以夕阳映照下的江水形象地展示了傍晚的宁静与江面的宽阔,"水溶溶"三个字富有动态感,暗示了江水的柔美与流动性。
次句"古寺梅花已仲冬",点明季节为寒冬,但寺庙中的梅花依然傲然开放,暗含坚韧不屈的精神,也增添了冬日的一抹暖色。
"一座几人三亩宅,八年重听数声钟",诗人感慨寺庙的简朴和岁月的流转,八年时间里,只有少数人在寺中度过,钟声悠悠,显得格外寂静。
"上书谁引王安石,入海难师邴曼容",诗人借用了王安石和邴曼容的历史人物,前者是改革者,后者是隐士,表达自己对仕途和隐逸生活的思考,暗示自己可能向往后者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试望青天呼杞子,巉巉娲石在高峰",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呼唤着传说中的神祇"杞子",并提及险峻的娲石高耸入云,寓意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大佛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涉淮淮水浅,溯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授命出绝域,北至单于庭。
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
尝闻昔时语,南看北辰星。
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
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獾与貉,鱼则鲂与鱮。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岭松或复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渊明归柴桑,家贫食不足。
当其勇去时,不待秫稻熟。
借问何以然,实耻暂屈辱。
公常为近臣,曾不辄媚曲。
一缘府舍灾,遂使还秩禄。
禄仕四十年,内乏釜钟粟。
归来托四邻,恓恓无片屋。
去就异前人,其义已介独。
譬之食嗟来,应自甘退缩。
当营负郭田,渐可事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