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络头金盘陀,男儿须用好马驮,南山麋鹿苦不多。
左杀右杀随手获,前者丽龟后折骼。
归来买醉长安肆,封侯自是寻常事。
自来马上不读书,偶然识得刀头字。
青丝络头金盘陀,男儿须用好马驮,南山麋鹿苦不多。
左杀右杀随手获,前者丽龟后折骼。
归来买醉长安肆,封侯自是寻常事。
自来马上不读书,偶然识得刀头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猎者的豪迈生活与内心世界。开篇“青丝络头金盘陀”,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游猎者英武的形象,头戴青丝编织的头饰,身着华丽的服饰,显示出其不凡的身份和地位。接着,“男儿须用好马驮”一句,强调了游猎者对骏马的重视,好马不仅是出行的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南山麋鹿苦不多”则点明了游猎的对象,南山的麋鹿数量稀少,这既增加了狩猎的难度,也突出了游猎者的技艺与勇气。接下来的“左杀右杀随手获”,生动地展现了游猎者的高超技巧和迅速行动,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都能轻易地捕获猎物,体现了其过人的狩猎能力。
“前者丽龟后折骼”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展示了游猎者的勇猛与决断力,如同猎人捕捉猎物时的果敢与精准。随后,“归来买醉长安肆,封侯自是寻常事”两句,描绘了游猎者凯旋而归后的场景,他们不仅在长安的酒肆中尽情欢饮,更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封侯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事。
最后一句“自来马上不读书,偶然识得刀头字”,揭示了游猎者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他们或许不以书本知识为重,而是通过实践与经验来积累智慧,偶尔在刀尖上识得的文字,可能是指他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生存技能或战斗经验,强调了实际操作与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游猎者自由奔放、勇猛无畏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抱病日悠哉,衡门雨渐苔。
乍传飞锡下,仍以施珠来。
护法吾何敢,逃禅酒自咍。
相闻岘山社,翻为远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