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初生如櫜弓,团团次第漾悬镜。
人间起舞争清辉,影落秋江验邪正。
圆也缺也乌足论,体也用也谁能分。
潦倒南泉没碑记,夜随流水绕孤村。
弯弯初生如櫜弓,团团次第漾悬镜。
人间起舞争清辉,影落秋江验邪正。
圆也缺也乌足论,体也用也谁能分。
潦倒南泉没碑记,夜随流水绕孤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第三十五首。它以月亮的变化为喻,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圆缺无常、体用相依的哲理思考。
首句“弯弯初生如櫜弓”,描绘了新月如弯弓的状态,象征着事物的初始阶段或隐晦不明。次句“团团次第漾悬镜”则形容满月明亮如镜,象征着事物发展到圆满时的清晰可见。接下来,“人间起舞争清辉”暗示人们在明月的照耀下,追求光明和正义。
“影落秋江验邪正”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事物的投影也能反映出其本质的好坏,如同秋江中的月影验证着世间的善恶。诗人认为,无论事物如何变化,其内在的本质是决定性的。
“圆也缺也乌足论,体也用也谁能分”强调了事物的圆缺变化并无绝对的好坏,实体与功能也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割的。最后两句“潦倒南泉没碑记,夜随流水绕孤村”以南泉无碑的隐逸生活和月影随水流动的景象,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流转,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淡泊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月亮的盈亏变化,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和世间万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