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香焚金博山,杜陵谁复与车还。
马寻绮陌知何曲,人在珠帘第几间。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
更贫更贱皆能乐,十二重门不上关。
沉水香焚金博山,杜陵谁复与车还。
马寻绮陌知何曲,人在珠帘第几间。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
更贫更贱皆能乐,十二重门不上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自和》,描绘了一幅沉醉于香气与音乐中的闲适生活画面。首句“沉水香焚金博山”以沉香燃烧的香气和精美的博山炉开篇,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杜陵谁复与车还”暗示了诗人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无人打扰。
“马寻绮陌知何曲”写马儿在美丽的道路中悠然漫步,不知曲径通向何处,暗含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探索。接下来两句“人在珠帘第几间”,通过珠帘后的房屋,展现出诗人身处华美宅邸的想象,进一步渲染了富贵之感。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描绘了音乐与美酒带来的愉悦,让人心情欢畅,面带微醺。最后两句“更贫更贱皆能乐,十二重门不上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即使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也能从内心找到快乐,不被世俗束缚,体现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以及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我家正对风烟住,饱看阴晴变朝暮。
清秋非但入诗脾,挽向溪山深处去。
溪山深处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断头。
晒稻坡前移拄杖,罩鱼滩际泊扁舟。
入城要尽登临目,驼桥系缆因留宿。
旧游十载梦惊回,堤边老柳依然绿。
凌晨取道岘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巅。
萦纡遥指道场路,挂席径造寻幽禅。
弯环港转茭田上,莺簧激列千松嶂。
竹舆飞入翠光中,宝合朱扉恣舒望。
当年祖讷伏於菟,蹑屐旋薙荆榛居。
至今夜半吼寒月,守护净境严驱除。
呼灯谈话倏度夕,粥杯人赴云堂集。
日高振袂过隣峰,老衲相看但长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