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萝红蓼点秋光,小队肩舆晓俶装。
村落萧条伤歉岁,简书敦迫负重阳。
沾衣雨湿添绵重,吹帽风来透鬓凉。
输与渊明归去好,东篱饱领菊花香。
翠萝红蓼点秋光,小队肩舆晓俶装。
村落萧条伤歉岁,简书敦迫负重阳。
沾衣雨湿添绵重,吹帽风来透鬓凉。
输与渊明归去好,东篱饱领菊花香。
这首清代诗人贺祥麟的《九月于役盐山即事有作》描绘了秋季出行时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翠萝红蓼点秋光”以青翠的藤蔓和红色的蓼花点缀着秋日的景色,展现出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次句“小队肩舆晓俶装”描绘了队伍清晨出发,装备整齐的情景。
“村落萧条伤歉岁”表达了对乡村因歉收而显得凋敝的忧虑,透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接着,“简书敦迫负重阳”写出了公文催促,使得诗人无法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尽享天伦之乐。
“沾衣雨湿添绵重,吹帽风来透鬓凉”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既写出天气变化,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最后一句“输与渊明归去好,东篱饱领菊花香”,诗人借用陶渊明弃官归隐、采菊东篱的典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处境的感慨,流露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深深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
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
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
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
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
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