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汝本黑,汝白从何时。
汝长亦已白,何得短彼髭。
髭白汝岂黑,嗟我独不思。
三年不对镜,纵白安得知。
讦言信有之,髭岂诳我为。
髭白汝亦白,黑者尚有谁。
岂我弗汝养,静言观我颐。
我生汝本黑,汝白从何时。
汝长亦已白,何得短彼髭。
髭白汝岂黑,嗟我独不思。
三年不对镜,纵白安得知。
讦言信有之,髭岂诳我为。
髭白汝亦白,黑者尚有谁。
岂我弗汝养,静言观我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问白发用髭韵》。诗中以“白发”与“髭须”的变化为引子,探讨了时间流逝、自然规律以及个体对衰老的认知和态度。
首句“我生汝本黑,汝白从何时”,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自己与“汝”(指髭须)的关系比喻为出生时的黑白对比,提出髭须由黑变白的时间问题。接着,“汝长亦已白,何得短彼髭”两句,诗人通过髭须的生长过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变化的必然性。
“髭白汝岂黑,嗟我独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忽视时间流逝的反思,暗示了对自我认知的觉醒。接下来的“三年不对镜,纵白安得知”则通过长时间不照镜子,来隐喻对衰老变化的无知或忽视。
“讦言信有之,髭岂诳我为”两句,诗人质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察觉到髭须的变化,进而反思人的感知能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髭白汝亦白,黑者尚有谁”通过髭须的黑白对比,再次强调了时间对所有事物的普遍影响,包括人的外貌特征。
“岂我弗汝养,静言观我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颐),来反思内在情感与外部表现的一致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探讨了时间、衰老、感知与自我认知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现象深刻而独特的洞察。
得句皆天籁。问当年、词流有几,颉颃先辈。
水绘佳名传奕世,别起陈楼堪配。
便合向、髯翁下拜。
先后图成相辉映,笑纷纷、余子徒婴哙。
兴废事,正同嘅。红桑苒苒三成海。
想沈吟、含豪授简,邈然心会。
禅榻忘机尘缘净,不羡紫云歌态。
也不用、麻姑搔背。
万事浮云随变灭,只开元、旧曲今犹在。
知者寡,亦无悔。
半生游宦,羁旅程途,严滩晚泊。
是处隐见,岚光山色。
草树过雨,兰芷被厓,指目高台千尺。
鸥鸟翩翩下前碛。数叶断帆照影,来往舟移渡侧。
又晒网閒渔,乘墟散牧,句引远村笛。堪惜。
当时客星侵座,千秋事往皆陈迹。
高风难继,归寻故径,唯有丛编狼籍。
残宵自剪寸烛,露重檐花细滴。
念旧游处,空染半江烟水碧。
留春影小。泼酒欢浓,终是少年情味好。
闭门閒寂,尽许梅花破寒早。中吴道。
笙歌绕艇,罗绮充衢,佳况近来都换了。
信宿江乡,太息尊前故人少。旅怀渺。
巫岫未归片云,楚岸又生青草。
衾枕双鸳半虚,夜长难晓。去程杳。
琼宴向夕渐阑,瀛洲御风重到。忍被邻鸡唤觉。
梦魂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