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叶大。一雨阶前堪晚坐。暑气高哉。
忽闪繁星走旱雷。炎蒸何酷。共说今年梅抱伏。
又恐冬寒。首尾无春是野年。
芭蕉叶大。一雨阶前堪晚坐。暑气高哉。
忽闪繁星走旱雷。炎蒸何酷。共说今年梅抱伏。
又恐冬寒。首尾无春是野年。
这首《减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汪东所作,以芭蕉叶大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清凉的画面。"芭蕉叶大。一雨阶前堪晚坐",寥寥数语便展现出雨后芭蕉叶的硕大和阶前闲适的氛围,适宜傍晚静坐纳凉。接着,词人通过"暑气高哉。忽闪繁星走旱雷",生动描绘了夏日雷阵雨带来的瞬间凉意,繁星闪烁,仿佛旱雷疾驰而过,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炎蒸何酷"直接表达了夏季炎热的程度,而"共说今年梅抱伏"则暗示了人们对于酷暑过后梅雨季节的期盼,希望它能缓解炎热。然而,词人又担心"又恐冬寒",担心冬季可能会过于寒冷。最后,"首尾无春是野年"表达了对春季缺失的忧虑,认为如果从夏天到冬天都没有春天,那将是一个不寻常的、缺乏生机的年份。
整首词以芭蕉叶为线索,通过夏日雷雨与气候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节奏和季节更迭的感慨。
碧泓白石偃樛枝,爱水嫌风老更低。
潭影中间龙影卧,一山好处没人题。
落纸云烟堕翠峦,一泓潭月斗清寒。
凤凰池上挥毫手,却掬山泉淬笔端。
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江左幕中荒政,江西县里仁风。
勿云私淑小邑,可以匹休大邦。
健笔谁能後赋,向来江夏无双。
膏肓泉石痼烟霞,半世游山不著家。
老入蒲团三昧定,坐看穿膝长芦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