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暮书怀·其一》
《秋暮书怀·其一》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秋日平凉客,栖迟泮水间。

家贫思得禄,性懒要长閒。

欹枕时闻雁,登城忽见山。

征西旧时将,大半发毛斑。

(0)
翻译
秋天在平凉做客,我栖息在泮水边。
家中贫困渴望得到俸禄,生性懒散希望多些闲暇。
倚着枕头时常听到雁鸣,登上城墙忽然看见远山。
曾经的征西将领,如今大多已头发斑白。
注释
秋日:秋季。
平凉:地名,位于中国甘肃省。
栖迟:停留,居住。
泮水:古代学府中的水池,这里指学校或读书之处。
家贫:家庭贫困。
思得禄:渴望得到官职和收入。
性懒:天性懒散。
长閒:长久的闲暇。
欹枕:斜靠枕头。
闻雁:听见大雁的叫声,象征远方或季节变换。
登城:登上城墙眺望。
征西:征战西部。
旧时将:过去的将领。
发毛斑:形容头发斑白,暗示年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的作品,名为《秋暮书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秋天平静而凉爽的气氛中所体验到的客居他乡、内心孤独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首句“秋日平凉客”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感受着秋日的清凉。接着,“栖迟泮水间”则描绘了一种停滞不前的生活状态,泮水可能是诗人居住之地的一条河流,象征着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情境。

“家贫思得禄”,显示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忧虑和对稳定收入的渴望。这里的“家贫”不仅是经济上的困顿,也可能暗示着精神上的一种匮乏。而“性懒要长閒”则透露出了诗人本性中的懒惰,以及对于悠闲生活的向往。

中间两句,“欹枕时闻雁,登城忽见山”,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和清晰。诗人在夜晚躺卧时听到天鹅的叫声,而当他登上城楼时,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山峦,这些意象都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两句,“征西旧时将,大半发毛斑”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回忆和反思。“征西”意味着向西出征,也许诗人曾经是一位军中之人,而现在却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往日的影子。而“大半发毛斑”则可能隐喻着时光流逝,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及对青春年华已逝去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作者在秋暮时分所怀抱的深沉情感。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梁家庄阻风次韵荅湛内翰元明

小儿造化虽靡常,阴晴变幻略相当。

顺风千里忽一阻,达观不用回愁肠。

美人俟我河南渚,青眼柰此黄尘妨。

须臾风定尘亦息,凌云万里同翱翔。

(0)

次李序庵退朝韵

天上楼台五凤攒,回头咫尺俯长安。

太平宇宙难为象,岁晏冰霜苦不寒。

日过午门初放杖,云连甲第尽峨冠。

空谈仁义何裨补,惭愧重来旧谏官。

(0)

入施州杂咏六首·其二

好峰如削透林端,面面生云翠作团。

安得池盆宽十亩,贮来庭院倚栏干。

(0)

赋秋海棠次马中舍文明韵

自是东风第一流,不随桃李弄春柔。

驻颜谁与传丹诀,倾国天留艳素秋。

清极傅霜肌不粟,睡来侵月影还幽。

沉香亭畔如曾见,莫道杨妃得与俦。

(0)

小斋遣兴

窗畔然香枕畔书,小斋无事日长初。

冥心似欲迷庄蝶,刮目犹堪校鲁鱼。

役役浮生聊自遣,悠悠终古竟何如。

重门在告经旬闭,一任傍人笑索居。

(0)

送樾冈

青春旌旆照长途,相饯中丞赴上都。

圣主临朝求治理,远人倾耳听嘉谟。

两淮烟水连南北,三晋云山似画图。

见说经过豺虎避,至今歌颂满樵苏。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