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清木脱嫩寒森,惊见孤英吐竹林。
不负雪期如有信,偶先春事本无心。
月横瘦影池塘浅,风递微香院落深。
莫问调羹并止渴,枝枝且惬醉来簪。
霜清木脱嫩寒森,惊见孤英吐竹林。
不负雪期如有信,偶先春事本无心。
月横瘦影池塘浅,风递微香院落深。
莫问调羹并止渴,枝枝且惬醉来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至春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哲理思考。
"霜清木脱嫩寒森"一句,以清冷的霜气为背景,树木在严寒中显得格外干净剔透,这种景象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紧接着"惊见孤英吐竹林",诗人突然发现了一朵独立的梅花在竹林中绽放,它的出现如同一份意外的惊喜。
"不负雪期如有信",梅花承诺与冬雪共存,显得格外忠实。"偶先春事本无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梅花先于春天绽放这一自然现象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然的态度,似乎对于春天到来的热情和期盼并不在意。
"月横瘦影池塘浅",夜晚的月光投射在水面上,形成了纤细的影子,水面的平静与深邃相得益彰。"风递微香院落深",春风轻拂,带来了梅花的清香,这股香气在幽深的庭院中回旋,增添了一份诗意。
最后两句"莫问调羹并止渴,枝枝且惬醉来簪",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不要去追问世事,更不要因为无法如愿而感到干渴。"枝枝且惬"一词,用以形容梅花的繁密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和体验。而"醉来簪"则更像是在用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面对世事,仿佛诗人在这静谧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与特性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其忠实自然、超脱尘俗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高洁品格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一种修养与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与君异姓如兄弟,雁塔相携有名字。
西来山城始倾盖,北去塞垣仍握臂。
渥洼来者天马驹,八鸾六辔供皇舆。
朝觞瑶池夕玄圃,岂愿地下粒与刍。
三年妙旨发徽轸,饱听村村人说尹。
政成通籍天上去,绿发斑衣归侍省。
茜袍赪萼春怡融,堂上老人双颊红。
浑家拜舞上翁寿,尽捲春风入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