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清艳羡潘郎,西学长安诣太常。
此去金茎泠露下,争看玉树紫微旁。
青云冠盖犹千骑,绮陌烟花更万行。
最是荥阳才独步,綵毫应待奏明光。
一时清艳羡潘郎,西学长安诣太常。
此去金茎泠露下,争看玉树紫微旁。
青云冠盖犹千骑,绮陌烟花更万行。
最是荥阳才独步,綵毫应待奏明光。
这首诗描绘了潘子迁即将前往京城,投考太学的情景。诗人以“一时清艳羡潘郎”开篇,赞美潘子迁才华出众,如同潘岳一般。接着,“西学长安诣太常”,点明潘子迁将前往长安,进入太学深造。诗人想象他将来到太学,如同在金茎之下接受清凉甘露的滋润,象征着他在学问上的成长与进步。
“此去金茎泠露下,争看玉树紫微旁。”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潘子迁前程似锦的景象,他如同玉树般卓然独立,站在紫微旁,预示着他未来将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接下来,“青云冠盖犹千骑,绮陌烟花更万行”,描绘了潘子迁前程广阔,如同青云之上,有众多显赫人物围绕,同时在繁华的街道上,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如同繁花似锦,广为人知。
最后,“最是荥阳才独步,綵毫应待奏明光。”诗人强调潘子迁的才能独特,如同荥阳之才,独步于世。他期待潘子迁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如同在明光殿上奏出美妙的乐章,赢得满堂喝彩。整首诗通过对潘子迁才华、前程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期望和祝福。
贫病于君亦太兼,才高应亦被天嫌。
因分鹤料家资减,为置僧餐口数添。
静里改诗空凭几,寒中注易不开帘。
清词一一侵真宰,甘取穷愁不用占。
扰扰贪生人,几何不夭阏。
遑遑爱名人,几何能贵达。
伊余信多幸,拖紫垂白发。
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筋骸虽早衰,尚未苦羸惙。
资产虽不丰,亦不甚贫竭。
登山力犹在,遇酒兴时发。
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
安身有处所,适意无时节。
解带松下风,抱琴池上月。
人间所重者,相印将军钺。
谋虑系安危,威权主生杀。
焦心一身苦,炙手旁人热。
未必方寸间,得如吾快活。
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
渭川烟景晚,骊山宫殿高。
丹殿子司谏,赤县我徒劳。
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
到官来十日,览镜生二毛。
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
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
为问纲纪掾,何必使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