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

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0)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诗人经历沧桑。
思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小轩:窗户旁边的小屋或书房。
为花开:以花开的心情来寄托思念。
故应:推测、应该。
剩作:剩余、创作。
诗千首:形容诗的数量众多。
知是:知道是。
多情:情感丰富,这里指诗人深情。
得得来:得到回应,可能是指情感的共鸣或理解。
翻译
满头白发的人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归来后在小窗边对着水面种花赏花。
他应该会写下一千多首诗,因为他的深情得到了回应。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颇具深意。首句“白发思家万里回”,诗人以白发比喻时光易逝,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与归乡的情怀。万里之遥,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渴望。

接下来的“小轩临水为花开”,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小轩)靠近河岸,似乎随着春风的拂过,梅花也在此时盛放。这里的小轩不仅是交通工具,更象征着诗人的情感载体,而临水观花,则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第三句“故应剩作诗千首”,表明了诗人面对美好的景物和复杂的情感,决心写下更多的诗篇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里的“剩作”意味着即便是未来的岁月,也要继续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最后一句“知是多情得得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性格的自觉和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他明白,正是因为自己过于多情,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转化为诗篇。

综观全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个文学大家的情感丰富与艺术成就。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0)

赠韩郎中愈·其一

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

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

贫居过此外,无可相彩饰。

闻君硕鼠诗,吟之泪空滴。

(0)

白石潭秋霁作

潭心烟雾破斜晖,殷殷雷声隔翠微。

崖蹙盘涡翻蜃窟,滩吹白石上渔矶。

陵风舴艋讴哑去,出水鸬鹚薄泊飞。

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

(0)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

古寺迟春景,新花发杏园。

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

拂雨云初起,含风雪欲翻。

容辉明十地,香气遍千门。

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0)

听邻人琵琶

本是龙门桐,因妍入汉宫。

香缘罗袖里,声逐朱弦中。

虽有相思韵,翻将入塞同。

关山临却月,花蕊散回风。

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

(0)

相和歌辞.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