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仆射西园》
《和李仆射西园》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

高眠著琴枕,散帖检书签。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捲帘。

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

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è西yuán
táng / zhāng

guīxiánchù西tíngchǎngyán
gāomiánzhùqínzhěnsàntiējiǎnshūqiān

yìnzàixiūtōngshānqínghǎojuànlián
zhúliángyíngshǎodàoténgàndiézhēngqián

xiǎoquèpínjīngshūchánniān
shítáishēngdiǎnlányàohóngjiān

zuòshīqíngyuǎnyōutàndàojiān
suǒyíngshàngshèngsuījiǎnshuíxián

注释
午:中午。
闲处:清闲之地。
西庭:西边的庭院。
敞四檐:四面敞开。
琴枕:琴枕上。
书签:书签。
通客:接待访客。
捲帘:拉开窗帘。
蝇少到:苍蝇稀少。
蝶争潜:蝴蝶藏匿。
晓鹊:清晨喜鹊。
疏蝉:稀疏的蝉鸣。
石苔:石头上的青苔。
紫点:紫色斑点。
栏药:栏杆边的药草。
红尖:红色嫩芽。
诗情:诗意。
道侣:道友。
胜地:优美之地。
俭:简朴。
嫌:嫌弃。
翻译
中午时分我回到清闲之处,西边的庭院四面敞开。
高枕而眠,琴声悠扬,随意翻阅书籍,检视书签。
不再接待访客,趁着晴朗的山色,我喜欢拉开窗帘欣赏。
竹林清凉,苍蝇稀少,藤蔓深处,蝴蝶竞相藏匿。
清晨喜鹊不断报喜,稀疏的蝉鸣不打扰我。
石头上的青苔生出紫色斑点,栏杆边的药草绽放红色嫩芽。
独自静坐,诗意油然而生,幽深探索,与道友相伴。
我所经营的地方虽然简朴,但景色优美,即使生活简陋,又有何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时光,诗人在一个宽敞的庭院中寻找闲适。"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表达了诗人归来后的放松心情和环境的开阔。"高眠著琴枕,散帖检书签"则展示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悠然自得,高枕而卧,手边是琴和书籍,这些都是古代文人休闲时光的常见伴侣。

接着,"印在休通客,山晴好捲帘"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画面,诗人的生活空间与自然景观交融,给人以宁静之感。"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不失清幽的氛围。

随后的"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的小动物表现出一种关切之情。"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则是对庭院中植物细节的描绘,这些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审美和内心世界。

最后,"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显示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深远情怀,以及对哲学思考的追求。"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则是对自己选择的人生状态的一种满足和自信,即便是简朴的生活,也无需他人的评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内在修养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融入。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凤吹二十四首·其十三

于飞燕燕语空传,海角江干各一椽。

无计将泥筑新垒,妄图衔石塞深渊。

迎春姑涉梁鸿水,解渴徒烹慧照泉。

历遍九峰还别去,单形只影两依然。

(0)

谑柳二首·其二

笑倚斜阳岸,依依解送迎。

南都方惜别,北部又生情。

(0)

谑柳二首·其一

体态最温柔,含羞亦带愁。

不堪风力猛,叶叶尽低头。

(0)

壬申春,国难有感·其一

谁将惹我弄刀兵,万众齐心抱不平。

可恨乱时难论理,遑云国法与人情。

(0)

和安吉吴昌硕咏赵文敏书,元觉了义,经付中峰和尚,忏悔管夫人四首·其四

茫茫天水堕家风,文字因缘信不同。

一点贪痴求解脱,当时原是可怜虫。

(0)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八首·其三

末朝宰相微时谶,高谊难为晚节差。

不似乌衣双燕子,忍抛残垒入民家。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