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苦离别,托心常不移。
胡为双鸿鹄,誓志东南飞。
鸿飞岂不高,望者徒为劳。
将适芙蓉沼,复往幽兰皋。
霜雪久零落,背上无馀毛。
常恐罾缴密,哀怨徒嗷嗷。
中岁苦离别,托心常不移。
胡为双鸿鹄,誓志东南飞。
鸿飞岂不高,望者徒为劳。
将适芙蓉沼,复往幽兰皋。
霜雪久零落,背上无馀毛。
常恐罾缴密,哀怨徒嗷嗷。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鸿鹄誓志东南飞的场景,表达了中年时期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对忠诚与坚持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芙蓉沼”、“幽兰皋”、“霜雪”、“罾缴”,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意境。
首句“中岁苦离别,托心常不移”点明了主题,中年的离别之苦让人心生忧愁,但内心却始终坚定不移。接着,“胡为双鸿鹄,誓志东南飞”以鸿鹄比作人,展现了它们对自由与爱情的执着追求,誓要一起飞向东南方向,象征着对理想与承诺的坚守。
“鸿飞岂不高,望者徒为劳”则通过鸿鹄飞翔的高度与旁观者的徒劳形成对比,强调了追求目标时的艰难与孤独。接下来的“将适芙蓉沼,复往幽兰皋”描绘了鸿鹄飞行的路线,从美丽的芙蓉沼到幽静的兰皋,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
“霜雪久零落,背上无馀毛”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恶劣,比喻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最后,“常恐罾缴密,哀怨徒嗷嗷”表达了对危险的恐惧和内心的哀怨,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渴望自由与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鸿鹄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在面对离别与困难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柳暗莺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桑乾。
墨庄万卷,杖藜何处寻欢。
早见荼蘼压架,画栏已不是春寒。
莫岑寂,看蜀江笺纸,绵竹题残。
忽漫相逢是别,软红尘京洛,古调谁弹。
灯船节近,箫鼓烟月吹还。
隔浦酒人都散,閒云一抹旧钟山。
更须记,曲桥流水,门掩松间。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马嘶。
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