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
这首清代李良年的《笛家·送荇溪归里》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归乡的画面。诗人骑马长行,沿途所见溪山之美,却感叹近来茅檐少有,反映出友人离去后的寂寥。他祝愿友人归乡后能与自然亲近,享受绿莎翠竹的宁静,旧村生活自在美好。
诗人自述鸥鸟为邻,友人则居于荻丛,两家相邻,柴扉映照流水,生活简朴而诗意。他们曾一同吟咏唱和,但现在诗人感到疲倦,感叹才华如河海般的文采并未带来富贵,反而像韩愈、欧阳修般清贫,如同郊岛诗人一般清瘦孤寂。
诗人决定从此过上隐逸的生活,效仿庄子逍遥,自在地在山水间樵柯渔钓,不问世事。他告诫自己不必再种植象征桃花源的武陵花,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纷扰,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渔人误入仙境的故事。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一揖芙蓉,闲情乱似春云发。
凌波背立笑无声,学见生人法。
此夕欢娱几许,唤新妆、佯羞浅答。
算来好梦,总为今番,被它猜杀。
婉转菱花,眉峰小映红潮发。
香肩生就靠檀郎,睡起还凭榻。记取同心带子。
双双绾、轻绡尺八。画楼南畔,有分鸳鸯,预凭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