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
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
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 开篇便以疑问与观察的姿态,引出人物的情绪状态。欢笑从何而来?却见其面容满是忧虑。这种反差,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对人物故事的好奇心。
“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接着,诗人通过动作描写进一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连续三次呼唤,却未得到回应,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沉默,更是心灵深处的疏离与冷漠。将这种情感比作松柏,既表现了人物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暗示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坚固与深沉,同时又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内心充满忧郁与矛盾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欣赏文字之美时,也能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