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伤唐衢二首(其一)》。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的表达。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开篇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为世俗之事所动摇。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他对朋友唐衢的理解和尊重。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这两句表明诗人面对悲痛时的态度,虽内心有伤,但不轻易流露哀叹,这种克制之情更显得沉稳而深远。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这里的“不觉动颜色”并非没有悲伤,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去世的震惊和无奈,即使内心万分悲痛,也只能保持外表的镇定。
接下来的几句,“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描述了悲伤如潮水般涌入诗人内心,以及对逝者唐衢的回忆,这些记忆虽然短暂,却因唐衢之死而显得珍贵且难以忘怀。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与唐衢共同的美好时光,以及在分别时的情景。这里的“一言如旧识”表明即便是短暂相处,也能迅速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这两句则是对那次告别情景的具体描写,时间紧迫,但彼此的话语却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诗人表达了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忘记这份深厚的情谊。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理解,超越了物质的距离。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这里诗人对唐衢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感叹他虽然出身士族,却未能在仕途中有所作为。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最后几句则是对唐衢文学成就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希望有人能够珍视并传承这份文化遗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与故友唐衢的交往和共同经历,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朋友文学成就的尊重和对其未被世俗认可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