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向南塘的宁静与美丽。"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写出了水面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湖水清澈如碧玉,没有一丝杂质。"西泠短艇红桥曲",点明了小船穿梭在红色小桥下的美景,增添了色彩和动感。
"隔浦斜阳渔笛",傍晚时分,远处传来渔夫的笛声,更显宁静与诗意。接下来,词人通过"潭影织"和"罗袖轻笼素腕"的细致描绘,展现出女子的柔美形象,以及她采摘水生植物的动作,仿佛瑶簪折断,嫩紫淡黄的色彩让人感到清新宜人。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此游玩的欢乐时光,而今独自回味,"汀烟满目狼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眼前的孤寂。"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浪漫氛围,月光下的归途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温馨。
最后,"灯照席。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回忆起昔日宴饮的场景,女子的纤纤玉手调制的香羹,令人难以忘怀。然而,"而今慢忆",词人感叹如今身处枫叶飘零的江乡,秋风过后,仍未回到疲倦的旅途中,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摸鱼儿·莼》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人物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吾生素无宠禄愿,自向空林灰百念。
但存心地如砥平,不道人间有崖堑。
皇天幸能念无辜,脱我险难归夷涂。
天定胜人乃其證,纷纷谮舌胡为乎。
四方交朋盈什百,反眼如同不相识。
岂唯袖手不能援,多若苍蝇变白黑。
独有空门三老人,或未识面非交亲。
奋身为余直其枉,恻隐如此宜称仁。
思欲报之苦无力,但有此心匪石席。
今日同为异世人,俛仰存亡三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