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下春风动,杏树成林誇董奉。
吴门杏树异匡山,白发仙人手亲种。
仙人自是濂溪孙,皎皎清心玉壶冻。
红尘车马不追逐,只把诗书日歌诵。
每逢二月花盛时,携酒游观步频纵。
绛雪香中或醉眠,一朝遽作邯郸梦。
仙人有子能跨灶,自睹遗芳独哀痛。
星霜回首几清日,况复羲车急奔送。
栖迟未作千里驹,老大空为九苞凤。
至今抚事即凄然,那得承欢开蚁瓮。
深恩罔极宁可报,求赋诗章亦何用。
白□虽废已多年,共教相传最为重。
因君起我孝思情,掩卷悲伤一长恸。
匡庐山下春风动,杏树成林誇董奉。
吴门杏树异匡山,白发仙人手亲种。
仙人自是濂溪孙,皎皎清心玉壶冻。
红尘车马不追逐,只把诗书日歌诵。
每逢二月花盛时,携酒游观步频纵。
绛雪香中或醉眠,一朝遽作邯郸梦。
仙人有子能跨灶,自睹遗芳独哀痛。
星霜回首几清日,况复羲车急奔送。
栖迟未作千里驹,老大空为九苞凤。
至今抚事即凄然,那得承欢开蚁瓮。
深恩罔极宁可报,求赋诗章亦何用。
白□虽废已多年,共教相传最为重。
因君起我孝思情,掩卷悲伤一长恸。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文人生活画卷,以匡庐山下的杏林为背景,通过董奉的传说和仙人的故事,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亲情的怀念。
首句“匡庐山下春风动,杏树成林夸董奉”开篇即以春风与杏树的生机勃勃景象引入,董奉的传说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入胜。接着,“吴门杏树异匡山,白发仙人手亲种”两句,对比了不同地点的杏树,强调了仙人亲手种植的特殊意义,同时也暗示了仙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仙人自是濂溪孙,皎皎清心玉壶冻”则进一步揭示了仙人的身份和精神境界,将仙人比作清心如玉壶之水,形象地表达了其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下来,“红尘车马不追逐,只把诗书日歌诵”两句,展现了仙人超脱世俗、专注于学问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文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每逢二月花盛时,携酒游观步频纵”描绘了仙人在花开时节的闲适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而“绛雪香中或醉眠,一朝遽作邯郸梦”则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仙人有子能跨灶,自睹遗芳独哀痛”两句,转而讲述仙人的后代,虽然继承了仙人的某些特质,但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或继承仙人的全部精神,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哀痛。最后,“星霜回首几清日,况复羲车急奔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也蕴含了对亲情、友情、自然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对仙人及其后代的描述,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感悟。
蝶舞莺歌喜岁芳,柳丝袅袅蕙带长。
江南春色共君有,何事君心独自伤。
修景属良会,远飙生烦襟。
泄云收净绿,众木积芳阴。
疏涤府中务,迢遥湖上心。
习闲得招我,赏夜宜泛琴。
山近资性静,月来寄情深。
澹然若事外,岂藉隳华簪。
野人药瓢天下绝,全如浑金割如月。
彪炳文章智使然,生成在我不在天。
若言有物不繇物,何意中虚道性全。
韦生能诗兼好异,获此灵瓢远相遗。
仙侯玉帖人漫传,若士青囊世何秘。
一捧一开如见君,药盛五色香氛氲。
背上骊龙蟠不睡,张鳞摆颔生风云。
世人强知金丹道,默仙不成秽仙老。
年少纷如陌上尘,不见吾瓢尽枯槁。
聊将系肘步何轻,便有三山孤鹤情。
东方小儿乏此物,遂令仙籍独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