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凤巢村,晚次虾妾岸。
起望大角间,太白光有烂。
方罹杜陵苦,未已崔旰乱。
鬓毛掠蝙蝠,竹里鸣鹖鴠。
同曹迫忧悸,相视名错唤。
前途非乐土,殊昧贤达算。
谁家缭崇垣,辘轳卧井干。
馀歌久悽惋,酣宴同清晏。
宁知楚幕乌,不寤吴宫燕。
萧晨理舟楫,回首重悲叹。
朝辞凤巢村,晚次虾妾岸。
起望大角间,太白光有烂。
方罹杜陵苦,未已崔旰乱。
鬓毛掠蝙蝠,竹里鸣鹖鴠。
同曹迫忧悸,相视名错唤。
前途非乐土,殊昧贤达算。
谁家缭崇垣,辘轳卧井干。
馀歌久悽惋,酣宴同清晏。
宁知楚幕乌,不寤吴宫燕。
萧晨理舟楫,回首重悲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早上的出发到夜晚的停泊,途经虾妾岸的经历。他沿途欣赏到了明亮的太白星,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战乱带来的困苦,如杜陵之苦和崔旰之乱。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同伴们因忧虑而面面相觑,意识到前方并非乐土,对未来的贤达之路感到迷茫。
诗中还描绘了破败的景象,如人家的高墙残垣和辘轳倒卧在井边,显示出战乱后的荒凉。诗人沉浸在哀歌之中,即使在欢宴之际,也难掩心中的凄凉。他以楚幕乌和吴宫燕为喻,表达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清晨来临,诗人准备离去,回首往事,再次发出深深的悲叹。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云栖背西湖,浩荡宜江景。
到门山又合,步步人孤冷。
莲池旧道场,僧众具纲领。
略参入世法,肃客进瓯茗。
无住方味禅,入林忽思笋。
率性本自然,觉妄异俄顷。
深廊昼悄悄,寒翠上襟领。
还寻祖师塔,飞雨过峰顶。
万竹无一斜,烟云自严整。
始知物象微,戒力常昭炯。
嗟余脱世网,颓放失修绠。
坐收海潮音,胜闻晨钟警。
窅然吾丧我,遒境倘可引。
灵鹫下层霄,翼覆东西峰。
仙山此堂奥,镇以飞阁雄。
我来丧乱馀,三年一孤筇。
松柏见威仪,双涧回天风。
森然千佛场,驰道青濛濛。
高蝉无停响,静壑窥玲珑。
诸天在咫尺,喧寂皆灵踪。
冷泉出亭根,照我再来容。
汲深性不灭,清极圣可逢。
生平尤悔心,不为寺楼钟。
一鸟驮禅去,下方云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