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及佳辰,春雨泽芳樾。
披襟对寒泉,未饮尘已绝。
山翠交林光,阴霞互明灭。
盘桓怅忘归,不觉林吐月。
寥寥虚堂上,薄暮孤磬发。
岩花解笑人,谁为拒来辙。
寻山及佳辰,春雨泽芳樾。
披襟对寒泉,未饮尘已绝。
山翠交林光,阴霞互明灭。
盘桓怅忘归,不觉林吐月。
寥寥虚堂上,薄暮孤磬发。
岩花解笑人,谁为拒来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惠山,到第二泉水边饮酒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寻山及佳辰,春雨泽芳樾”,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山林,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披襟对寒泉,未饮尘已绝”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清泉时的纯净心境,仿佛尘世的烦恼在此刻已经消散。
“山翠交林光,阴霞互明灭”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光影变化,山色与光线交织,云霞时隐时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盘桓怅忘归,不觉林吐月”,在这样的美景中流连忘返,直到月亮从树林中升起,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最后,“寥寥虚堂上,薄暮孤磬发”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一声孤磬,打破了夜的沉寂。而“岩花解笑人,谁为拒来辙”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岩石上的花朵以生命,它们似乎在欢迎着诗人,拒绝了归途的诱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依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自由的愿望。
五原驱车兴殊浅,三秦卧病秋云高。
束带那能见长吏,谈经何以随儿曹。
上书一日报明主,愿乞骸骨归蓬蒿。
小臣采薪业不佞,闻道巢由亦已逃。
拂衣中原风雨来,群公祖帐青门开。
二疏一去三千载,大夫未老宁贤哉。
新乡城西重回首,当时叱驭其人走。
路傍伏谒莫敢动,囊里俸钱君但取。
此辈交情虽可见,吾徒大名终在口。
于今偃息南山陲,闭户不令二仲知。
负海少年大跋扈,遣使问我抽簪期。
百尔不分一狂客,余发种种何能为。
玄经半卷常自诵,浊酒千钟醉不疑。
五子江湖正漂泊,黄鹄摩天慕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