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赋吊文丞相祠》
《重赋吊文丞相祠》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汉朝冠盖尽臣元,穷海累臣抱独冤。

请剑便须游下地,结缨何处是中原。

青泥不化苌弘血,白浪空归伍相魂。

斜日悲风柴市里,行人千古掩啼痕。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丞相的深切哀思与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感慨。

首联“汉朝冠盖尽臣元,穷海累臣抱独冤”以对比手法开篇,将汉朝的辉煌与元朝的衰败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文丞相所处时代的动荡与不公。其中,“冠盖”指官员的仪仗,此处暗含汉朝的繁荣与威严;“臣元”则揭示了元朝的入侵与统治,暗示文丞相作为南宋遗臣的无奈与痛苦。“穷海累臣”进一步强调了文丞相在偏远地区的孤立无援和被压迫的处境,“抱独冤”则直接点明了他所承受的冤屈与不平。

颔联“请剑便须游下地,结缨何处是中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文丞相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其中,“请剑游下地”可能暗喻文丞相请求自尽的决心,而“结缨”则是古代士大夫自杀前的一种仪式,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尊严的坚守。这两句诗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展现了文丞相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决绝。

颈联“青泥不化苌弘血,白浪空归伍相魂”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文丞相忠诚与牺牲的颂扬。苌弘是古代忠臣,因反对暴政而被杀害,其血化为碧玉,象征忠贞不渝;伍相即伍子胥,因忠于吴国而被逼自杀,其魂魄常在江边徘徊,象征忠诚与不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苌弘与伍相的忠诚与牺牲,以及文丞相的命运,表达了对文丞相高尚人格的崇敬。

尾联“斜日悲风柴市里,行人千古掩啼痕”以生动的场景描写收束全诗,将文丞相的悲剧命运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斜日与悲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恶劣,柴市则可能是文丞相被处决的地方,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文丞相的牺牲之地,也暗示了后人对他的怀念与哀悼。最后一句“行人千古掩啼痕”则表达了对文丞相及其事迹的永恒记忆与深深哀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丞相生平与牺牲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对忠诚、牺牲与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文丞相高尚人格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送朱文石太史奉使襄藩四首·其三

武侯人物更谁同,千载南阳说卧龙。

今日子行须大手,再镌休烈重祠中。

(0)

留别友人吴春洲六首·其二

早岁相同万里心,到来踪迹亦浮沉。

问君宦味今何似,一片青毡得岁深。

(0)

书扇勉馆生二首·其一

谁是图南孰草莱,男儿须拟出群才。

试将前哲依稀数,卿相何曾有种来。

(0)

晓起池上独立

露华月色满西池,睡起阑干独倚时。

一阵荷风拂衣袂,尽收清气入诗脾。

(0)

过太清道院有感

竹楼曾为习诗章,卷里犹看墨色光。

作者主人半零落,空馀苍翠拂云长。

(0)

归次嘉兴喜儿侄来候二首·其二

何事今朝散客愁,阿咸兄弟候归舟。

惊看忽忽无他问,白发慈亲健在不。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