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著地无痕。
柳絮梅花处处春。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著地无痕。
柳絮梅花处处春。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这首宋词《丑奴儿令·采桑子》(其一)是康与之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溪堂的美景。首句“冯夷剪碎澄溪练”以神话中的水神冯夷比喻月光洒落,如同剪破了清澈的溪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月色的皎洁。接下来的“飞下同云”进一步强化了月光如银的意象,仿佛从云端飘落。
“著地无痕”描绘了月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之上,无声无息,犹如柳絮梅花般悄然无声,给冬夜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此处以柳絮梅花象征春意,巧妙地将季节转换融入其中。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两句,写出了山阴之地在月光的照耀下明亮如白昼,月色洒满了整个村庄,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最后,“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溪门不要关闭,以免错过那些乘兴而来的访客,暗含着对相聚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月夜的描绘,寓情于景,既有自然之美,又流露出诗人的情感与期待,是一首清新雅致的冬夜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