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全吾新架二石桥》
《王全吾新架二石桥》全文
明 / 王天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共道渴虹下饮泉,那知驱石渡三川。

金堤横锁崖边路,玉甃直穿水底天。

未许老翁来坠履,可容游客听啼鹃。

风清月白琴声里,桥上行人桥下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全吾新建的两座石桥的壮丽景象与宁静氛围。首句“共道渴虹下饮泉”以夸张的手法,将石桥比作彩虹,形象地展现了桥梁的宏伟与美丽,仿佛是跨越天际的长虹,引人入胜。接着“那知驱石渡三川”,进一步强调了桥梁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能够帮助人们穿越宽阔的河流。

“金堤横锁崖边路,玉甃直穿水底天”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桥梁比作金色的堤坝和玉石砌成的井筒,既突出了桥梁的坚固与华美,也暗示了其深邃与神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桥梁的外观,还隐含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与功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未许老翁来坠履,可容游客听啼鹃”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桥梁安全性的肯定以及对过往行人的关怀。老翁象征着年迈与谨慎,而游客则代表了旅行者的好奇与冒险精神。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桥梁设计的人性化考虑,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风清月白琴声里,桥上行人桥下船”将画面定格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琴声悠扬,桥上行人与桥下船只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桥梁在特定时刻的宁静之美,也寓意着人间的和谐与安宁,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全吾新架二石桥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桥梁的壮观与实用性,更蕴含了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王天性
朝代:明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猜你喜欢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其三

南枝北枝春事休,啼莺乳燕也含愁。

朝来回首频惆怅,身过秦川最尽头。

(0)

归隐

碧树深林夏景凉,薰风飘竞日偏长。

闲时棋局娱宾乐,忙里吟诗慰己惶。

臣节栎才惟谨肃,圣明敷德化顽强。

退暇狂声心犹耿,祈愿烽烟息障疆。

(0)

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

十载灯前笔下耕,如今雁塔幸题名。

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

(0)

送张德远宣抚川陕二首·其一

维扬倾盖意相投,国事当时已共忧。

铁马勤王曾并辔,戎衣护圣每同舟。

山西气槩终须在,塞北烟尘漫不收。

宗社有灵天悔祸,尚期一战扫边愁。

(0)

死心禅师舍利赞

地水火风,动暖坚湿。是中何从,出此坚实。

盖众生心,引大法力。化为光明,圆粹五色。

稽首死心,骂人老贼。

(0)

涟水观音像赞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