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初献策,彤管受咨询。
宝剑虚知已,青刍愧古人。
十年操别鹤,千载著伤麟。
日暮寒江上,孤云对白蘋。
金台初献策,彤管受咨询。
宝剑虚知已,青刍愧古人。
十年操别鹤,千载著伤麟。
日暮寒江上,孤云对白蘋。
这首挽诗以哀悼桂太傅的去世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联“金台初献策,彤管受咨询”,描绘了桂太傅生前在朝廷中献策献言,受到君主的重视与咨询的情景。金台象征朝廷的高官显位,彤管则代表文臣的职责与才华,暗示桂太傅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也深得君王的信任。
颔联“宝剑虚知已,青刍愧古人”,运用了宝剑与青刍的对比,宝剑象征着忠诚与英勇,而青刍则比喻为低微的供养。这里表达了对桂太傅忠诚与功绩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给予他应有的待遇和尊重的遗憾与愧疚。
颈联“十年操别鹤,千载著伤麟”,“别鹤”和“伤麟”都是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分别用来形容孤独和悲伤。此联通过时间的跨度,强调了桂太傅离世之痛持续之久,以及他的离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同千载流传的伤感故事。
尾联“日暮寒江上,孤云对白蘋”,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日落时分,寒江边,孤云与白蘋相对。这不仅是对桂太傅去世场景的写照,也是对其人生孤独与寂寞的象征,表达了对逝者孤独离世的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比、象征和情景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桂太傅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其生前贡献与离世之痛的深刻反思。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