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智常偈》
《示智常偈》全文
唐 / 慧能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0)
注释
不见:无法看见。
一法:任何法则或真相。
存无见:存在于没有偏见或预设的观点中。
不似:不像。
浮云:比喻遮挡事物真相的事物。
遮日面:遮蔽太阳,比喻遮挡了真理或明悟。
不知:不了解。
一法:任何具体的方法或道理。
守空知:固守着空洞、无实质内容的知识。
还如:就像。
太虚:虚空,比喻空无一物的状态。
生闪电:突然出现的闪光,比喻短暂且无常的现象。
此之:这样的。
知见:认知和见解。
瞥然兴:瞬间产生。
错认:误解。
何曾:未曾。
解方便:理解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汝当:你应当。
一念:一个念头,瞬间。
自知非:自我认识到错误。
自己:你自己的。
灵光:比喻内心的智慧或本性。
常显现:常常自然地显示出来。
翻译
无法看见任何法则留存于无见之中,不像浮云遮蔽了太阳的面容。
不懂得把握任何法则只守着空洞的认知,犹如虚空之中突然生出闪电般无常。
这种瞬间兴起的知见,错误地认识却未曾理解真正的妙法。
你应当在念头一闪间自我认识到错误,内在的灵性之光常常自然显露。
鉴赏

此诗乃中国唐代高僧慧能大师所作,名为《示智常偈》。慧能是禅宗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深受后世尊崇。此诗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探讨的是心灵与真理的关系。

首句“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表达了对超越形式和概念束缚的追求。"一法"指的是禅宗中常说的"无为法"或"实相法",即真理本身是无法用语言和概念捕捉的。"不似浮云遮日面"则形象地说明了当心灵被世间虚幻之物所覆盖时,其光明就被遮蔽。

接着“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继续探讨真理的本质。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对某种知识或教条的依赖,而是直接体验和洞察宇宙真相的能力。"太虚生闪电"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智慧如同天空中突然划破黑暗的闪电一样,既突然又明亮。

第三句“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则指出了常人对于真理的误解。人们往往以为通过学习和理解就能达到解脱,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一种局限,因为它基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

最后,“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则是慧能大师对于修行者的指导。这里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局限时,他就能够体验到内在的光明。这是一种直接的、无需借助外部知识的觉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形象,展示了慧能大师对于禅修和真理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如何达到真正解脱的见解。

作者介绍

慧能
朝代:唐

猜你喜欢

豫撰书楼联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0)

六十自寿联

荣枯看到婆娑树;阅历忙于顷刻花。

(0)

飞来峰联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傥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

(0)

挽张之洞联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亦犹行古之道也;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岂不诚大丈夫哉。

(0)

挽张百熙联

纪阮而后,嗣响惟公,学界忽悲梁木坏;

曾左云亡,又弱一个,庙堂应悼楚材难。

(0)

挽叶廷眷联

柱建马将军,本期界限西戎,回纥吐蕃齐奉命;

笔投班定远,太息箕骑南诏,蛮烟瘴雨怎招魂。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