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此诗乃中国唐代高僧慧能大师所作,名为《示智常偈》。慧能是禅宗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深受后世尊崇。此诗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探讨的是心灵与真理的关系。
首句“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表达了对超越形式和概念束缚的追求。"一法"指的是禅宗中常说的"无为法"或"实相法",即真理本身是无法用语言和概念捕捉的。"不似浮云遮日面"则形象地说明了当心灵被世间虚幻之物所覆盖时,其光明就被遮蔽。
接着“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继续探讨真理的本质。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对某种知识或教条的依赖,而是直接体验和洞察宇宙真相的能力。"太虚生闪电"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智慧如同天空中突然划破黑暗的闪电一样,既突然又明亮。
第三句“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则指出了常人对于真理的误解。人们往往以为通过学习和理解就能达到解脱,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一种局限,因为它基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
最后,“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则是慧能大师对于修行者的指导。这里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局限时,他就能够体验到内在的光明。这是一种直接的、无需借助外部知识的觉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形象,展示了慧能大师对于禅修和真理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如何达到真正解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