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寄潼川漕仲房·其一》
《又寄潼川漕仲房·其一》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

一身知许国,万里岂忘家。

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

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

(0)
注释
巴蜀:指四川地区。
劳肤使:辛勤劳苦的使者。
溪山:山川溪流。
岁华:一年的时光。
一身:个人。
许国:为国家效力。
万里:遥远的地方。
忘家:忘记家乡。
腊雪:冬季的雪。
归辔:回家的车驾。
春风:春天的风。
禁花:皇宫中的花卉。
君王:帝王。
前席:尊贵的位置。
赋长沙:引用《长沙》诗篇以示赞赏。
翻译
巴蜀之地的使者疲惫归来,山川阻隔了一年时光。
他深知自己为国家效力,纵然万里之外,心中从未忘记家乡。
冬日的腊雪装饰着归途的车驾,春风吹过皇宫中的花朵。
君王对他的敬意如同定在前排的座位,无需再以《长沙》诗篇来表达赏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又寄潼川漕仲房(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巴蜀劳肤使”,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远行的场景,"溪山隔岁华"则描绘出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意象。"一身知许国,万里岂忘家"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国家和家庭。

接下来的“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则是对归途景象的描绘。"腊雪"指的是冬季的积雪,而"春风"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归家时所经历的自然变化。

最后,“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是对友人的劝慰之言,意味着即便是在远方,也不需过分劳心于诗词创作,因为情谊和思念已然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友人的温馨关怀。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太庙候祭复游东园

百亩园依清庙开,去年初夏忆曾来。

繁花落尽留红叶,新笋丛生带绿苔。

北阙倚云通剑佩,南宫隔水见亭台。

令人顿作山林想,况有萧萧白发催。

(0)

病项

人生自召百一病,伤彼六欲兼七情。

我今有病出偶尔,开口欲说难为名。

幸非寒战与潮热,一痛却使心怦怦。

籧篨戚施古人疾,二者一旦来相婴。

执书未暇矻矻坐,伏枕顿作咿咿声。

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榜。

董宣不屈汉公主,徐积已见胡先生。

昨朝向人忽作别,即欲回顾仍前行。

昂头莫肯少轻诺,侧目欲就多欢迎。

我生由来泛掘强,只今见者尤加惊。

独鹤引吭频饮啄,大鸡盛气相喧争。

嗟吁元首本无恙,股肱何不思扶倾。

端愁蔓延入骨髓,此病始知为匪轻。

轩岐医经动盈卷,不识何药堪煎烹。

莫如闭户学导引,动荡血脉方和平。

未能痛定得思痛,把笔遣闷诗先成。

(0)

宫词七首·其一

花阴长日卧韩卢,闲看帘前燕引雏。

听得当家宣画本,君王要按美人图。

(0)

题画

浮云出没吞遥岑,小亭日日闲秋阴。

美人如玉不可见,松子自落空山深。

(0)

送春

年换朱颜去,春抛绿酒归。

孤身类蓬转,老眼看花飞。

愁里成新咏,闲中简旧非。

丁宁初夏雨,好长故山薇。

(0)

感怀诗·其三十一

逝日不可追,谁能驻光景。

春阳媚花草,荏苒岁华冷。

玄凤德未成,飒下丹山顶。

路逢清冷泉,徘徊照孤影。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